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江山国色 > 第64章 苏固

第64章 苏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卫宁大军昼伏夜行,两天之后就到了新野城外。

新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就是在后世也是旅游胜地。新野在新石器晚期形成部落,春秋时封邑,西汉初年置县,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新野,访邓禹,收岑彭,光复汉室社稷;而刘备也是在此地屯兵,请诸葛,聚民心,奠定蜀汉基业。

新野位于中原,是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襄盆地中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区位独特,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新野兵没有遭到黄巾乱兵的破坏,如今是五月,田野中的庄家长势喜人,太阳刚刚出来,辛勤的农民已经在田野里面锄草、灌溉,让卫宁不由得感叹,荆州和益州果然是修养生息的好地方。不过过不了几年,新野也会成为四战之地,因为这里是通往荆州的门户,和洛阳、许昌距离不远,位置极其关键。

田野中的黔首突然看见大队的兵马前来,纷纷抬头观看,有些人更是慌乱的向县城的方向奔去,卫宁见了,下令全军缓缓通过,让给部曲严格约束马匹、士卒,不得踩踏农田,惊扰百姓。看到官军只是路过,并且秩序井然,百姓微微放下心来。不过卫宁到了新野城外的时候,具看见城内的官员出来迎接,虽说身后跟着一干官吏、绅士,牵牛抬酒,不过城墙上面确实暗中伏兵,警惕不已,让卫宁有点好笑。

卫宁唤过陈到,让其前去只是城中县官一声,然后绕城而过,直接向梁国前进。卫宁记得新野出来东汉开国的元勋邓禹外,还有汉恒帝的皇后,也就是邓宇的重孙女邓猛女,好像后来又出来一个邓艾。卫宁自然不知道新野还有一个李唐的重臣岑文本。

却说新野城中的县令和官员聚集在城门口,看着远处旌旗招展,鲜衣亮甲、杀气腾腾的官军,不由得暗暗担忧,如今的官军路过,劫掠城池、钱粮的事情数不胜数,如今刺史在外剿匪,突然来了这么一队官军让人不得不担心。此时,一干人正忐忑不安,就见一人骑马来到,却是陈到,陈到秒了一眼城墙上面那些藏在城垛后面,暗暗举着弓箭的兵卒徶嘴暗恼,刚才将军已经下令秋毫无犯,这些人还真是紧张过了头。

陈到骑马近前,在马上微微拱手说道:“我家将军奉旨前去汉中讨伐妖蛾,路过贵县,尔等不必惊慌。”

一干官员相互对视一眼,一个三十几岁,下颚留着胡须的男子上前两步,说道:“王师既然到此,不妨略作休息,我已让人备下酒菜钱物犒赏大军。”说着就让人将身后的牛酒等东西抬上来。

陈到徶嘴,心里更加鄙视,皱眉说道:“我大军乃是官军,自有朝廷拨发的钱粮辎重,何用你劳军。”说着哼了一声,“还不讲你们城墙上面的士卒扯下,头都露出来了,还伏兵,谁吓唬谁。”那县令闻言,看来一眼城墙上面,暗暗恼怒,不过还是赔笑着问道:“敢问将军,你家将军高姓大名?”

陈到哼了一声,说道:“我只是将军亲兵,称呼不得将军,我让你知道,我家将军就是卫侯,荡寇将军。”说完,拍马就走。那县令听了念叨几句,才恍惚,自然自语说道:“卫侯,荡寇将军,可不就是劝学先生的大军嘛,哎呀,竟然未见先生当面,实为憾事。”说着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卫宁自然不知道这县令的感叹,大军继续前进,第三日就到了汉中境内。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夏至西周,境内有褒国。春秋战国时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巴蜀、秦国。公元前312年,秦始置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南郑。著名的景观有蔡伦墓祠、张良庙、张骞故里。蔡伦虽是本朝宦官,却发明了造纸术,为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想到蔡伦,卫宁就考虑着什么时候将造纸术改进,大量的印制图书,一为扬名,吸引更多的士子文人,更是可以开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将来的科举选才打好基础,彻底打破豪强和士卒的垄断做出铺垫。

汉朝承秦制,地方的行政区域分为郡、县两级,郡一级设有太守、都尉、监御史三官,各自掌管郡内的政务、军务、监察之事。监御史就是刺史。一般郡内的太守都是秩两千石,而刺史不过六百石。太守的权力非常大,更不要说三国时期的州牧。太守所在郡内的县令、县长的任免全部由其荐仪,郡府的属吏也是由太守任免,这也是上次卫宁为县令是拜见苏固而被拒之门外的原因,如何太守这样的高官不得在家乡任职意外,其余的县令等大多是在本地选拔,外乡人很少。太守属吏有:别驾(太守最主要的助手)、主簿功曹(诸吏之长,郡府主管)、议曹(掌讲议郡政)、贼曹掾(主刑罚)、决曹掾(掌决狱)、贼捕掾(缉拿追捕犯人的官署)、五官掾(掌盗贼)、门下掾(掌太守仪卫)、门下督(掌副门下掾)、郡掾祭酒(掌学术)、郡文学(掌郡学校)。不过此次苏固确实率领一干官员在城外面迎接,如今张修作乱,弄得苏固灰头土面,张修的主要力量击中的汉、巴西郡两地,没有巴西的配合,苏固根本奈何不得,此时听闻卫宁前来,就是欢喜也是恼怒,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再怎么说这也是苏固治下的事情,如今被朝廷知道了,不是显得苏固无能吗?

卫宁却不去理会这些,大军临近,卫宁下马带着戏志才、荀攸前来。苏固站在一群人的中间,有些矜持的站在原地没有动。卫宁上前打量了苏固一眼,四十几岁的样子,气色有点不好,不过保养的很好,脸上干净,有股英武之气,没有文人的柔弱,下颚留着长须,显得仙风道骨的样子。

卫宁看到苏固站在原地,也不生气,毕竟人家是秩比两千石的太守。微微近前,拱手施礼,说道:“末将奉旨前来剿匪,本事分内之事,何来明府前来迎接,宁惶恐不安。”

苏固的老脸上挤出几份微笑,他可是没有看到一点的恐慌不安,卫宁如今是千石的军官,而且又是关内侯,来汉中代表的是朝廷。苏固也是稽首一礼,说道:“卫侯不必客气,想不到人生际会如此,前段时间卫侯还是我治下一县令,几个月后就变成了荡寇将军、关内侯,真是让人欢喜。我虽然在汉中,也是听闻将军前人战十万波才大军的事迹,我汉中也是跟着增光不少。”

卫宁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明府过誉,些许小功,当不得夸奖。”说着拉过身后的戏志才和荀攸,说道:“此二人俱是名士,颍川才子戏隆,戏志才。荀攸,荀公达。”

戏志才寒门出身,名气并不显露在外,而荀攸就不一样了,士族出身,少时就扬名海内。果然苏固听了立刻上前,热情的说道:“可是内藏英知,少时即辨奸人的荀公达?”看见荀攸称是,立刻说自己早闻其父亲荀彝、祖父荀昙之名云云。心里面却在想着这河东小儿什么时候连荀家的子弟都忽悠到自己手下了,看来也不能小觑了此人。

苏固说的荀攸少辨奸人,是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卫宁介绍完二人,苏固也将自己的一干属下介绍给卫宁,微微细细回忆,却是没有一个后世留名,或者说自己听闻的人,不过礼节却是不失,无论官职大小,卫宁都是拱手回礼,面带微笑,让人无可挑剔,就连一些原本对卫宁诛灭张家有些意见的官吏也对其好感起来,所以说一个人的第一映像很重要。这时候卫宁还看到了一个熟人,功曹史李岩。看此人此刻穿着官服的样子,似乎又做官了,卫宁微微感兴趣。这才几个月的时间,看来西乡果真是变天了,就是不知道此人为何在了此处。微微拱手,说道:“李功曹别来无恙,几月不见,却是再次官衣加身,看来李家果然不可小视。”

李岩闻言,微微尴尬,还是拱手说道:“区区百石小吏,将军见笑。”说着唤过一人,说道:“卫侯,此人就是您封地的里长。”

卫宁看了,是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头,看起来颇为圆滑的样子,看见卫宁,立刻跪倒在地,说道:“小人张泰拜见卫侯,卫侯封地全在小人治理下,请问卫侯有何安排?”安排?能有什么安排,卫宁让其起来,随意问了几句,让一切照旧,就将其打发了。随后让士兵在城外安营扎寨,自己则带着戏志才、荀攸、卫强、卫立、陈到一起去太守府赴宴。

李岩观望着卫宁的大军,微微出奇,没有想到几个月不见,卫宁就聚拢了如此多的士卒,再看一个个骁勇的样子,根本不是自己家那些门客可以相比的,尤其是为首那几个汉子,一个个高大威猛,也不知道卫宁从哪儿找到的这些人,还对其言听计从。李岩忽然想到一句话:“彼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这样想着,原本心中的一个念头更加浓烈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