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江山国色 > 第53章 十面埋伏

第53章 十面埋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阳翟一战,虽说颍川的黄巾大势已去,不过接下来的局势并不是那么乐观。朝廷大军从三月出发,第一站局势颍川,所以波才虽然贼多人广,不得练兵之术,大部分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加之皇普嵩那是当世名将,才能短时间剿灭。

可是汝南的南阳一地的黄巾却是连战连捷,杀官吏,败俊兵,其势力甚大,战斗了也强。不过这个时候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如今大军经过一个月的大战,也应当休息几日。

卫宁到了城门口,就见城门外面到处悬挂通缉犯的画像,这些画像当然不是近日张贴所出,而是早就有了,画像经过风吹雨打,早就残破,不过依稀可以观看辨认。卫宁扫了一眼,就见为首的画像上一人,横目怒瞪,霸气十足,相貌狰狞不凡,下颚和腮帮处都是胡须,一看就是恶士。

有些疑惑的问道:“此是何人?”

卫宁骑在马上,周围是小满、王武、庞德、徐晃等人,后面跟着一个穿着吏服的小吏,此人是颍川刺史王允派来的小吏。如今大军都驻扎在城外,不过卫宁这样的千石军官确实在城中安排下了住处,这小吏前来就是引导卫宁前去。

此刻听到问话,扫了一眼那张画像,仿佛熟悉之极,随即说道:“将军,此人名叫典韦,是陈留己吾人,因杀官被通缉,附近州郡皆有此人的画像。”

典韦?卫宁微微惊奇,没有想到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古之恶来”典韦,此人竟然杀人被通缉,此事自己都是不知。于是问道:“杀官?所谓何事?”

虽说自秦朝以来,世人都爱游侠之风,骑高马,仗轻剑,为了义气随意杀人,即使被官吏通缉搜捕,反而会名声高涨,因而时人常常爱慕效仿。不过在卫宁看来这些人不过是面少轻狂,所行之事也不过小侠小义,当不得正真的大侠称呼。在卫宁心中,侠者,国之君子也!上宝国恩,下安黎明,利国利民者,方位侠之大义。那些所谓的三步杀一人,不过是仗着匹夫之勇罢了,试问这些人,于国家于百姓有什么好处,充其量就是后世的古惑仔。

这小吏不知道卫宁何为会对一个通缉犯感兴趣,不过卫宁既然问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却不说卫宁在士子之中的名声,就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卫宁所部斩将杀敌,冲锋陷阵,无不被人津津乐道,再看那些黄巾俘虏恐惧的眼神,就知道此人不是个好惹的货色,另外卫宁如今官拜荡寇将军,秩比千石,铜印黑绶,而自己不过是一个秩比不足百石的小吏而已。

于是一边走着,一边微微道来,“听说此人本为乡中游侠,轻死尚气,其乡人刘氏和睢阳人李永为仇敌,此人便为刘氏报怨。李永曾任富春县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出行都是甲士护卫。典韦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正在等候别人的闲人,李永亲自出府时,典韦便怀匕首向前截杀李永,并杀李永妻子,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由于李永的居所邻近市集,此事发生后全市大惊。县中衙役、捕快、李永亲近之人,一百多人追击,但却无人敢近。典韦行了四五里,遇到李永宾客门人几百人,却是且战且退,从容脱身,由是名声大震。”

卫宁没有想到这“恶来”典韦竟然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不过这小吏也说了此人为乡中游侠,且轻死尚气,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也不觉得奇怪。卫宁记得此人后来是投奔了曹cao,就是不知道此刻人在何处,要是能招揽到自己麾下,实在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帮手。一边走一边想,既然通缉典韦的画像还在,那么此人就没有被抓住,而且此人帮刘氏杀人,说不定就藏在刘氏家里面也说不定,毕竟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且典韦为刘氏复仇,对方也有报恩的心思也说不定。

于是卫宁唤过卫强轻语几声,其驰马而去。

郡中为卫宁安排的住处是一处三进的院落,原本的主人在黄巾兵祸乱之后早就逃之夭夭了,此刻是否或者也说不清楚。卫宁微微环视,在院中转了一圈,略微满意,毕竟只是个临时的住处罢了,点了点头,将那小吏打发走了,便带着手下众人观看起房中的布置。

这院落原本的主人或许是个喜爱安静的人,将院落布置的很是典雅精致,虽然遭到了黄巾士卒的破换,院中的花草树木倒是完好。此刻正值四月,一些花木已经到了开花的季节,倒也是姹紫嫣红,别有一番滋味。卫宁的心底不在这些上,进了原本主人的书房,就见竹简散落一地,可以想象必定是黄巾士卒翻箱倒柜所为。将地上的竹简捡起来扫视几眼,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书籍,这些竹简差不多都是一些游记杂文,没有卫宁喜欢的兵法、治国方针一类。

倒是小满有所发现,小满年纪小,好动。见墙上挂了一幅字画,却是老子骑黄牛,观看觉得逼真,不由得用手触摸,那只画后面竟然是空的。掀开画布,就见墙上有小洞一个,里面有一个黄金铸造的佛陀。卫宁觉得此处有一暗室也说不定,用手拧转佛陀,果然墙上开出一扇小门来,众人不由得欢喜一场,卫宁没有想到在这儿还能看到墨家之术。

让人点了火把,入得内室,却发现期内空空,众人皆是大感失望,小满瘪嘴说道:“将军,我还以为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呢,没有想到什么也没有,实在是失望,这千杀的黄巾贼子,竟然将里面的东西搬空了。”

卫宁却不这么认为,如果黄巾士卒发现了此处的密室,还会将外面的黄金佛陀留下,怎么可能?扫视了一眼室内,发现墙上挂着一张琵琶,微微好奇,让人取了下来,拿在手中观看。汉朝时期,名士重文章,轻诗词,认为其不过是小道。岂不闻名动两汉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善做赋,赋是什么?文章也。而诗词的兴起却是和曹CAO父子有关,也就是大名赫赫的“建安三曹”了,而诗词的流行却是到了两晋时期。

除了文章外,弹琴也是名士的一个爱好,琴是何物?七弦琴,因为缚弦七根而得名,唐代大诗人刘长卿有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说的就是古琴,泠泠就是琴的声音。卫宁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不过确实更喜欢古典音乐,尤其是《十面埋伏》和《高山流水》,不过这两首曲谱却不是用琴来表演的,而是琵琶。

琵琶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起来,在唐朝时期大盛,也因为白居易一首诗词而扬名,岂不闻“小珠大珠落玉盘”。卫宁不知道《十面埋伏》究竟是何人所做,又是什么时间,不过如今他却是没有听闻过。

说道《十面埋伏》,就不得不说项羽,在卫宁看来,项羽的确具有不可一世的胆识和气势,不愧为霸王知名,即使最后败给平民出身的刘邦,其人的军事才干和勇武,也不得不承认,尽管项羽尤其残暴的一面以及其在政治上的不可理喻和刚愎自用。

卫宁甚至在想到,波才被包围阵中,是否和项羽一样有种陷入十面埋伏的境遇,不知道当时又是怎么样的想法,要是自己有一日遇到如此的境遇,又会是什么样的选择了,是拔剑自刎还是东山再起?

杜牧有诗:“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如今的江东子弟卫宁也算是见过了,勇武如孙坚,名将如朱俊都是江东人,微微感叹,对手下说道:“你等可知道这是何物?”

许多人却是不认识,这时候就听见走进来的戏志才说道:“我听说西域有种环抱而弹的乐器,想必就是此物了。”

卫宁对这些名气的强闻博记也是佩服不已,点了点头说道:“我曾近学的一曲,今日有了此物,正好谈给大家听听。”众人都拍手叫好,如今战事方歇,正好放松一下,既然将军有此雅兴,众人何不从之。

几人再次来到外面的院落,如今这儿已经被重新打扫过,看上去很是舒服,倒也符合弹琴赋歌的地方。卫宁让众人随意坐下,自己也在台阶上面做了下来,环抱着琵琶,熟悉了一下弦音,然后慢慢的开始弹奏起来。事先并没有说此曲的名字,众人都以为卫宁也就是“玩玩”而已,都有点起哄的心思。

却不想的琵琶声响起的时候,一个个瞬间正襟危坐,正视起来。此刻在座之人,大多是上过战场厮杀之人,此刻听到这激烈婉转的乐曲,竟然仿佛回到了战场上一样,不由得更加吃惊。再仔细听之,就发现此曲忽而快,忽而慢,忽而强,忽而弱,马蹄声、刀剑相交声、呐喊声此起彼伏,震撼人心。

卫宁一曲结束,所人都陷入沉思和感悟之中。这时候就见一人进来,说道:“将军,皇普将军说你部今日立有大功,拨下一些猪样酒食,此刻就在外面,还望将军让人接收。”

有美酒猪样,当然是一件喜事。卫宁让王象和张德将赐赏接收,安排人将大部分拿到城外营帐分给士卒,然后将剩余的食物在院落里面煮熟,和众人就着美酒同食。因为在战期,所以酒水谁也没有多饮,只是浅尝即止,倒是肥美的羊腿和猪蹄吃的众人满嘴流油。

傍晚,刺史王允在郡府里面卫众人庆贺,此时的刺史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官吏,远不如几年后州牧的职权大。刺史也只有监督权,而正真行使权力的依旧是太守,不过如今颍川的太守卫宁却没有看见。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时期就曾闻名乡间。虽出生豪门世族,但其并不迷恋奢侈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而是充分利用家里的优越环境,饱读诗书和泛阅经传。以秉公为官、坚强不屈而闻名。王允四十几岁的年纪,面貌俊朗,既有着名士的风骨,也有武者的英武,很是精干。卫宁坐在右手,对着王允,心中想着这个嫉恶如仇,对宦官厌恶至极的人,决计不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会隐忍不发,以身事贼,再除去董卓后,任职司徒,位比三公,权倾朝野,最后变得自大傲倨,最后走入灭亡。

卫宁突然感觉很好笑,这世界没有什么比知道别人的命运前途,自己却没有办法干预来的更郁闷吧!此时宴席已经开始,讴者、歌姬,舞女缓缓而来,翩翩起舞,身姿妙曼,琴声婉转,恍惚换了人间一样。卫宁暗观在座众人神色,就见高坐在上的皇普嵩面带微笑,略有欣赏,朱俊也是同样,毫无痴迷之色。再看孙坚端着酒杯正和手下的程普说话。而那些北军校尉就不一样了,有些人持箸敲击案几,或有人眼现迷醉,丑态毕露,不一而同。

卫宁忽然看见一个熟人,此刻正和几个高冠孺服的士子说着话,察觉到卫宁的目光,微微一笑,此人正是荀攸。一别数月,没有想到却是在此地见了。当时马元义案发,戏志才将家人尽数接到洛阳,卫宁也曾给荀攸去过书信,叮嘱其照顾好家人,后来因为出征,却是没有收到丝毫的消息,不过想来荀攸家族那时颍川大族,亦有门客、宾客,想来自保有余。再看此刻和荀攸说话的几人也是一个个风采不俗,气质高雅,颇有名士风采,就是不只是何方高才。

歌舞暂缓的空间,皇普嵩忽然说道:“劝学,我今日遣人给你部曲酒食,听人说你弹得一手好曲,此刻正是宴会,何不献给大家。”他也是看着那些将校醉眼迷醉、丑态毕露,想要换个风景。卫宁没有想到这事情都被皇普嵩知道了,微微谦虚几句,派人就自己的琵琶拿来,端坐在位置上,一曲《十面埋伏》缓缓奏来。

但闻金戈铁马,杀伐不断,又闻战马嘶鸣,刀剑交错,战鼓齐鸣,英雄悲愤。一曲弹完,众人全部酒醒,如若回到了战场至少,在座不乏精通音律之人,无不赞赏称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