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 第580章当官也要有一年工作经历

第580章当官也要有一年工作经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听太孙殿下讲完,所有文臣全都欣喜若狂。

如此多的职务,只凭几个五大三粗的武官想必是很难完成。

太孙殿下这下很明显是要重用文臣了。

武官此时心情不免有些低落。

先前太孙殿下里里外外都很偏袒他们,治警司更是让蓝玉全全负责。

虽然武官心中有些不服气,但也心知肚明太孙殿下说的在理,这等需要动脑子的活,他们确实没有文官能干。

朱雄英稍稍停顿后,继续说道:

“所以,本宫以为,担任治警司官员的必须要在大明军事学堂培训一年,且有三年治警司的工作经历,经过考核后即可分配到地方任治警司官员。”

朱雄英话音刚落,朝堂底下一片哗然。

其中当属文臣的反应最大。

大明的军士学堂虽然也有文人才子参与,但总的来说还是武人居多。

况且三年的治警司工作经历,就已经把众多文人卡在了门外。

治警司创立之时,大大小小的官员就几乎全由武官担任,文官几乎少之又少。

倒不是他们进不去,而是因为他们不愿与这些武官为伍,失了文人身份。

朱雄英所颁布的这套政策,很明显是在偏袒武官。

或许是听到了殿下的纷争,朱元璋起身向下走去。

见皇上动身,底下的众人赶紧闭嘴默不作声。

“文武之争,好像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不管到了哪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纷争出现。”

“甚至有些人还不惜祸害百姓的利益,朝廷的利益,来赢取这场纷争的胜利。”

“咱在这想问问你们,如此卖力图的什么?”

“还不是图你们那三分薄面?”

“文官和武官同在朝堂为官,咋就不知为何你们能如此争锋相对,都是为朝廷效力为什么还要分出个好歹来?!”

“既然如此区分,你们不妨说说,咱是文官还是武官?!”

朱元璋怒吼道。

见皇上发怒,底下的众人赶忙跪伏在地。

朱雄英赶忙上前去搀扶住老爷子,现在的他身子骨已经越来越差了。

朱元璋深吸了好几口气才缓过神来,摆摆手说道:

“行了,都起来吧。”

“咱也不是有意训斥你们,只是看见你们如此唇枪舌剑,咱实在是看不下去。”

“你们都是大明的重臣,都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为何就不能和平相处呢?难道就不能把这股气用在那些贪官污吏和外来之敌身上吗?”

“非要在这非得整什么文官武官之分,实在是让咱寒了心。”

“大孙的政策就很不错,通过科举和举荐上来的官员,咱也信不得,倒是这有工作经验的,肯定能在职位上干好。”

“杨文杰。”

听到皇上点名叫自己,杨文杰赶忙上前两步作揖道:

“臣在!”

“以后在官员录用方面,入职前必须学习一年以上,有一年的工作经验以后才许入职。”

“这一年里,主要就是让他们了解工作的流程和一些细节,以免上任以后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这条规矩即刻颁布下去,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做官的,这条规矩都不能改!”

很明显,这条法子也是朱雄英想出来的。

但只有以这种方式下发,才能使众多官员服气。

“臣遵旨!”

杨文杰躬身答道。

……

“杨大人,皇上这话到底什么意思,难道说所有调动的官员都得有一年的工作经历?”

“如果连意思都不明确,吏部如何能下发章程呢?”

吏部大堂中,左右侍郎正和杨文杰商量着此事。

规矩皇上倒是定下来了,但这具体如何实施就得吏部自行定夺。

吏部官员见早朝时皇上震怒,也都不敢太多过问,只能私下自己揣摩。

杨文杰轻抿了一口茶水后,缓缓说道:

“这规矩看似是皇上定的,其实还是太孙殿下的意思。”

“先前太孙殿下就提出过类似的法子,但被皇上给否决了,当时只有我们几位尚书在场,你们当然不知道。”

“其实太孙殿下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走官员考核制度。”

吏部主管官员的升迁以及调动,在朝中的权力可算不小。

朱元璋也十分重视吏部,在反腐清查时查吏部是查的最多的。

不过吏部也确实是最能走后门的部门,掌管百官调动很难不让人动歪心思。

杨文杰之所以能在吏部任如此之久的时间,就是因为他足够清廉,很受朱元璋的喜爱。

对于揣摩圣意,杨文杰更是练得炉火纯青。

左右侍郎听完杨文杰的分析,这才豁然开朗。

“大人,你说以后的考核,是不是要更为严格才是?”

杨文杰摇头道:

“关键点不在此,太孙殿下主要还是对科举和举荐取士的方法不满。”

“科举取士,虽然选上来的人能懂四书五经,但工作能力实在不足,大多只会纸上谈兵,调到任上基本上就是瞎糊弄。”

“举荐就更不用多说了,这些年举荐的官员如何我们都心中有数。”

“太孙殿下虽然身居高位,但对于这些官场的弊病,了解的可不比我们少。”

杨文杰在官场之中最为了解太孙殿下的。

在吏部工作这么多年,杨文杰多少也清楚点官场选拔的弊端。

太孙殿下先前几次和他谈话,每次都能直切大明官场的要害,这点让杨文杰十分佩服。

所以在这个规矩刚刚立下时,杨文杰就能第一时间察觉出来这是太孙殿下的想法。

就目前来看,此规矩影响最大的还是科举取士这方面。

这意味着无论是何种方式入仕的官员,都不能直接上任,必须要经过至少一年的考核。

这样能极大的增强大明官场上下的办事效率,对一些才疏学浅的官员也能有一个更好的区分。

考核对这些官员来说尤为重要,一年考不过则第二年接着考,直到有能力任职后才会入仕为官。

现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对所有的候补官员进行一个分类。

每个官员都有自己的专精,日后跨部调动的事估计会大大减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