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红楼]林家良妾躺平了 > 77. 自我折磨 犹豫着,沉默7着。

77. 自我折磨 犹豫着,沉默7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烈酒在口中的余香让姜宁细品了一会。她又给自己斟满一杯。

西宁将军府的饭菜也很不错, 更有豪爽滋味,可认真说起来, 当然是吃了十来年的自家厨子更对她的口味。

比方桌上这道烧乳鸽, 不论滋味还是焦嫩程度,都是她最爱的下酒口感。

还有这盘腊鸭腿,就要这样稍肥一些的才配烈酒, 不然太干。

绝啦。

绯玉还没到能吃酒的年纪,多吃几年西宁将军府的饭就挺好的。

但荣国公府的饭菜都合黛玉的胃口吗?

姜宁回想黛玉寄来的两封信, 里面对她在贾家的饮食只字未提。

没说就是不太好,不喜欢。

姜宁懊恼自己粗心。光想着有盛月在身边,黛玉的健康不会有问题, 竟没细想吃饭这样头等大事。

黛玉是跟着贾母吃饭, 荣国公夫人的茶饭必然不会简薄,可合不合脾胃要两说。

孩子们在家里可以随意点菜,只要在分例内, 想吃什么有什么。可连绯玉在西宁将军府都不多事, 有什么吃什么, 她爱吃、能吃的东西还比黛玉更多,黛玉在荣国府会给自己点菜吗?

关于荣国府的饮食,姜宁只记得一个词了:

“油腻腻的”。

黛玉在家就更爱吃清淡的,肉菜更爱清炖、蔬菜炒肉之类, 不似她和绯玉更喜欢金银肘子东坡肉这等菜, 黛玉的身体也不能吃太油腻了,在贾家吃饭能吃舒服吗?

前后不过几秒, 姜宁的心思已经转到了吃完饭就给黛玉写信,问问她每天的菜单上了。

林如海怎么还不说他的主意?

她分心想。

虽然没写在纸上,签名立誓, 可都已经说好给孩子们招婿了,他方才说那么一大堆“云家没儿子,妙玉如何艰难”,“怕他没儿子,李家和穆夫人护不住她和黛玉、绯玉”,他真正想说的会是什么?

能是什么?

姜宁就着猪脸肉,又一口吃掉半杯酒,看林如海犹豫着,沉默着。

而她轻轻笑着,等着。

等她喝干这杯酒,想再斟时,林如海按住了她的手:“吃酒伤身,妹妹吃得够多了,换淡些的来。”

“那就换葡萄酒?”姜宁无所谓。

新酒很快换上来了,姜宁最爱的水晶杯里是又深又香的红。

更配葡萄酒的烧牛肉、鹿肉、烤鸭、火腿被挪到了姜宁面前。

姜宁夹一口鹿肉,吃一口酒,眯起眼睛。

真是美呀——

……

纱帐摇动。

两个月没见,八个月未曾亲·热,终于人在一处,林如海的身体也养好了,共赴**是自然的。

今日的林如海比以往沉默许多,也格外专心。

姜宁只管纵情享受。

……

在不知道第多少次到达顶点时,姜宁听见林如海咬牙说:“妹妹,你真是——”

……

姜宁把指甲深深嵌入了林如海鼓起的手臂中。

……

姜宁感觉到林如海离开了她的身·体。

他在给她擦拭。

她很快睡着了。

……

五更了。

林如海直接穿衣去前衙,令人去告知凛二爷和云姑娘,上午不必来太太这里请安。

……

午饭前。

万里无云,秋日的风本应令人心旷神怡,在正院门口相遇的李世凛和妙玉却都觉得面红耳热。

这个时辰了,二姑姑/姜婶娘竟还没起。

他们都已渐通人事,不必看婆子颇为暧昧的神色,也知道二姑姑/姜婶娘现在还没起,只有一个原因。

二人都在想,若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他/她一人就好了。

怎么偏偏就撞见了,好生尴尬!

姜宁不在家时,李世凛并不往后院来,妙玉也从不往前衙去,因此这还只是两人第三日见面。

第一日是妙玉才到兰州那日,第二日便是昨日姜宁回来,他们分别在城外和府门接人了。

妙玉只顾低头,一个字不肯说。

李世凛心道他是男子,又年长两岁,又和二姑姑更亲近,很该主动解开这尴尬的气氛,便道:“姑娘——妙玉师父请回,我也这便回去了。”

他话音一落,妙玉便端方一礼,匆匆走了。

李世凛也头都不回地逃了。

……

姜宁下午一点才醒。

她醒了看时间,因在熟悉的床帐里,下意识要问“二姑娘吃饭没有”,“二”字都出口了,才反应过来:

绯玉也不在家里了。

她躺了回去,真有点不想起床了。

但终夏早已听见她醒了,叫人进来伺候。

——绯玉拜了穆夫人为师,刘师父、白师父和终夏都不适合留下,便都和姜宁回来了。

刘师父和白师父仍然回立身院,终夏昨晚似乎留在了正院?

也挺好,有终夏在身边,真的很有安全感。

除了深藏在心底的“穿越”这个秘密,她没什么要瞒人的。

两个皇帝总不会变态到让仪鸾卫汇报臣子老婆的日常?

姜宁先问:“上午有没有什么事?”

林平媳妇放着假,林安媳妇亲自来伺候:“都是些家常琐事,我让她们等太太起了再来。再有就是十一点四十分,凛二爷和妙玉师父来给太太请安,知道太太没起就走了。”

让娘家二侄子和别家女孩子知道她和林如海纵欲·到一上午没起来,姜宁还是稍微有一点点不好意思的。

但这也没办法。

二侄子至少还要住一年,妙玉或许会一辈子留在林家,难道她还要顾着他们俩,一辈子不和林如海尽情*?

习惯、习惯就好。

姜宁迅速把这件事忘了。

她两个月没在家,就要对两个月帐,要听管家们回禀两个月的事。

在西宁将军府啥也不用管的自在日子好像还在昨天。绯玉也不在家,姜宁真是提不起工作的兴致。

正是二侄子的上学时间,姜宁就只让叫妙玉来。这是第一件大事。昨日只说了几句话,今天她得好好和妙玉聊聊。

她午饭吃到一半,妙玉过来了。

看妙玉想行大礼,又不好在她吃饭时下拜,姜宁招手让她过来,笑问:“我这里吃着荤腥,可破了你修行的戒?”

妙玉忙道:“出家人修行是修自身,并不强求别人。”

姜宁便让她在身边坐,先从饮食开始问:“中午都吃了什么?饮食可还吃得惯吗?”

妙玉便将今日午饭说了:“府上的饭食再无不妥。”

姜宁点头,问白棠:“可告诉过妙玉,家里可以每顿点菜,不必拘礼?”

白棠忙笑道:“都说了,只是师父修行持身,未曾点过。”

姜宁便问妙玉:“听得你自小出家,是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不中用?”

妙玉答:“是,我五岁那年出家,一直随师父在蟠香寺修行。出家后果然病痛减了,几年前已大好了。”

姜宁请终夏给妙玉诊个脉:“这是我请的女师父,极擅医术。”

终夏诊完:“妙玉师父身体康健。”

姜宁问妙玉:“你是出了家身体才好,若从此还俗,不知会不会弱回去?你父母在日,可曾说过让你还俗?”

妙玉低了一会头:“我一直随师父修行,不大见父亲母亲,所以,不知父亲母亲是否议过此事。”

她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父亲临终前,只说让她全听林世叔的,也未曾叮嘱过她什么。

这话让姜宁心疼了。

她拍了拍妙玉的肩膀,没说什么“你父母也是为了你好”的话。

她和林如海把黛玉送去荣国府,不是为了黛玉好?把绯玉留在西宁将军府,不是为了绯玉好?

“为她们好”,就能抵消孩子们见不到父母的伤心吗?

姜宁当然明白,不能。

林安媳妇这时说:“云老爷给老爷有信,不知说了什么。”

姜宁令人取信来,她先吃完饭,让人找书给妙玉看。

妙玉就安安静静坐在一旁,认真看书。

姜宁似乎看见了黛玉长大的样子。

如果当日,她将癞头和尚的事告诉林如海后,林如海决定送黛玉去出家,黛玉是不是也只能孤零零地在庙里和师父“修行”,晨起、诵经、穿素衣,见不到父母家人,也不能沾染分毫俗世的**?

姜宁吃过饭看信。不仅有“云兄”的信,还有岁雪和封姐姐的信。

随信一起拿来的还有林如海的手书,大意为:他向妙玉许诺,若妙玉一直不还俗,便可一直住在林家,她带来的财产一直属于她。如果她还俗嫁人,林家会从她的财产里置办相应的嫁妆。他不好相问妙玉,妙玉如何全麻烦妹妹做主,今日事多,他晚饭前尽量回来。

“云兄”信上写:

他和夫人本想在女儿及笄成人后让她还俗,再议亲事,谁知天不假年……

(以下省略)。

姜宁心里有数了。

妙玉坚持要先给她行大礼,她便受了,让林安媳妇扶到她身边坐,将信直接给妙玉看。

妙玉看完,半日不出声,眼泪却不一会就浸湿了一张帕子。

姜宁搂着她:“你且安心守孝三年,慢慢想这事,不急。”

二十七个月后,妙玉才虚岁十六岁。

她是八月的生辰,出了孝正好及笄。

姜宁虽然怜惜妙玉,可与妙玉没有血缘,又是才见,想用心抚养照顾她是一回事,说有多真心疼爱就太假了。

她也不想一开始装得多么慈爱,过后叫人家孩子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再伤心失望。

让人送妙玉回去之前,她说:“你只是带发修行,又住在这里,今后我去人家不便带你,若家里来客,我会叫你出来见人。等过两日,你每日腾出两个小时——一个时辰过来,我教你算账管家,上午下午再看。不管你还不还俗,这两样本事学会了,以后都能用上。”

又笑道:“等你住长就知道了,我是最懒的。你妹妹们都小,也都不在家,可巧你来了,我终于能有个帮手了。你可不是菩萨送来帮我的童子?”

妙玉也不禁笑了:“如何敢当这话?多谢婶娘教我,我必定用心学,绝不辜负了婶娘。”

姜宁又叮嘱:“每日早晚请安,上午我若没起……”她稍稍一顿,“你直接回去便是。下午想来就来一趟,不想来就歇着。家里人确实少,热闹不起来,你若嫌没意思就同我说,我让人带你街上逛去。家里还有两位教习武的女师父,一位姓刘、一位姓白,就住在你不远的立身院。白师父的女儿木香只比你小一岁,你闲了去那里也好。”

她没问妙玉,直接拍板了:“你也同我学武艺学骑射罢!等你出孝,咱们一起骑马出城玩?”

妙玉笑得心酸,笑中含泪,一一答应着:“是,是。好,好!”

妙玉回去了。

姜宁认命干了一下午活。

新帮手培训上岗至少得半个月吧?而且她还不好真让妙玉管太多事,最多让她帮忙算账对账,处理几件小事。

妙玉终归不是林家的正人,只是无依无靠投奔来的孤女,论起来地位和她做妾时有点像。她是太太,想怎么罚人就怎么罚,妙玉照她的例管事,必定会把上上下下都得罪死了。可若妙玉不敢得罪人,放宽规矩,她让孩子帮忙的意义在哪里?

孩子归她管了,她也不能随便坑孩子。

一忙起来,一眨眼天就快黑了。

直到落霞提醒她该吃晚饭了,姜宁才觉得饿,然后想起来,她忘了叫人来问桃嬷嬷、岁雪和封姐姐怎么样了。

英莲找回来大半年了,孩子好不好?

嬷嬷气色如何?封姐姐呢?岁雪忙着生意,是累瘦了还是吃胖了?

她想听过去的人亲口给她形容一下。

……都是林如海昨日唉声叹气,担心这个忧心那个闹的!

看看今晚他说不说他的“好主意”吧。

林如海晚饭后又过了一个小时才回来。

天已经全黑了。

姜宁和他讨论完妙玉,又说要给黛玉写信。写完了信,时针指向八点,姜宁决定准备睡觉。

她是他的正室夫人,不管他想纳妾生儿子还是过继儿子,以他一贯行事,总会和她商议后再办。

他不说,她就不问。

他一辈子不说更好。

等他说了,她再想对策。

姜宁含笑看着林如海的眼睛。

从昨晚她便察觉了,他在自我折磨。

她真的很喜欢他这种样子!

被林如海拉着“恩爱”了三次,第二天姜宁又起晚了。

她还想早饭前关心一下大侄子,又泡汤了,等中午吧。

给黛玉和绯玉的信分别让人送出去了。

短短十天,妙玉就结束培训正式上岗,每天有至少半个小时领丫头们算账。

姜宁让她写中秋给各家的节礼,先练练手。

她的工作量快分给妙玉一半了!

看来今年过年前对总账和各处送年礼,有妙玉帮忙,她也能轻省不少!

姜宁可太高兴家里有妙玉了。

等中秋前,姜宁连今年各人做冬衣的料子、棉花、皮毛都发完了,妙玉已开始学骑马了,她带来的二三十万财产也都造好了册入库,林如海还没能开口,说他的“主意”。

他们给黛玉的信还在半路,赵丰送来了黛玉的第三封信。

黛玉说,贾母让李纨带她和三春学针黹。姐妹里只有她一点女红都不会,外祖母又给了她一个丫头,极擅针线。那丫头才十二,却生得极好,贾宝玉硬给改了名字,叫“晴雯”。

姜宁:……

真没想到,她没教孩子们学针线,竟然蝴蝶效应,让晴雯成了黛玉的丫头?

这么一算,原著里黛玉的几个主要“分身”,英莲找回来了,妙玉从此养在林家,晴雯成了黛玉的丫头,似乎都和本来的命运不一样了哎!

这么多都不一样了,那她希望林如海还和原著一样到死都没儿子,能不能实现呢?

*

荣国府。

练了半个时辰女红,黛玉脖子酸,又记着娘说的“不许太累着眼睛”,便放下东西,和晴雯说:“你也歇一会,和我去凤姐姐屋里看看大姐儿?”

加上晴雯,再算上盛月,她身边有六个贴身丫头,是姊妹们的三倍。

但外祖母说:“盛月四个是你带来的,鹦哥和青燕才是我给你的,不算多。”

宝二哥给晴雯改了名字,她便给鹦哥也改了叫紫鹃,省得她失落。

青燕是晴雯原本的名字。

珠大嫂子还忙着亲自给兰哥儿开蒙,其实没多少时间教她们。她和姊妹们过去也不好意思多坐。

她想练好针线,索性就收下了这个丫头。

爹爹立下大功,位居一品了,外祖母明摆着要疼她,谁便不满,还能真说到她面前不成?

她即便不收下晴雯,这府里的闲言碎语就会少吗?

这里的人心不好,嘴里更没有一句好话,不是说她被后娘养大,连亲娘都忘了,在亲外祖家里,竟管后娘叫“母亲”,就是“担心”她在这里多住几年,兰州府爹娘恩爱,有妹妹承欢膝下,若爹娘再生几个孩子,等她回去,家里没了她站的地方。

爹爹中了毒还要担心她,她为什么不让自己自在些?

她不想爹娘后悔把她送过来!

姊妹们同她好就好,不好,那便是没缘分。

自从爹爹又升了,这里的人——甚至包括外祖母——对她的态度都微妙地变了些。

爹爹升任一品之前,外祖母最多让晴雯过来伺候一两年,不会直接把人调到她屋里来。

连迎春姐姐和探春妹妹都不自在了一日半日。

所有人里,竟然只有宝二哥一个,从前对她怎么样,仍是对她怎么样。

叫她难再冷待了。

黛玉问了迎春和探春,一同往凤姐院中来。

可才到院门处,便听得里面有叫骂哭喊求饶相劝之声,细听还有一二贾琏的声音。

三人停下脚步,面面相觑。

凤姐姐才出月子,又是谁惹事了?

李岫云忙道:“姑娘们不如去大奶奶屋里坐坐,看看兰哥儿?”

里头估计是妻妾相争,不好叫姑娘们看见。

迎春分明是姐姐,却不做主,看黛玉和探春。

探春问黛玉:“林姐姐?”

林黛玉一手挽了一个姐妹,回头往李纨房中去了。

王熙凤屋内。

一身紫红头戴金钗的云霞跪在地上,抽噎抹泪,两颊都被打得紫胀肿起。她面上和唇角都有血迹。

贾琏袖着手坐着,一句不言语。

平儿给王熙凤敷着打人打疼了的手,王熙凤冷笑发问:“怎么,不敢把你的话再说一遍?”

云霞只是哭:“奴婢不是故意的,求二奶奶绕了这次罢!”又只抬起一双眼睛看贾琏:“二爷,旧日四五个姊妹,只剩了奴婢一个,奴婢尽心服侍奶奶和姐儿还来不及,怎么敢——”

“还敢撒谎!”王熙凤又一拍茶几站起来,对着云霞的脸左右开弓,又是十几个嘴巴子,“这时候了还敢狐媚二爷?你满嘴里说我的肚子不争气,只生了个姐儿,以后嫁到人家是‘赔钱货’,顶不得大用,还嫉妒吃醋霸占着二爷,不许你们亲近,是不是你说的?是不是你说的!”

她越说越气,拔下云霞头上的簪子就往她脸上戳。

平儿慌忙拦住:“奶奶,奶奶仔细伤了手。”

王熙凤硬是把云霞的脸戳了四五个血窟窿,才一丢簪子,啐道:“你这样的货色才不配亲近二爷!”

见贾琏只看着她挨打挨骂,云霞的心早已凉透,还想给自己挣条活路:“奴婢再不好,也是老爷太太赏的……”

王熙凤看一眼贾琏,叫人:“备车!我亲自领她去给老爷太太赔罪,把事回明了,该打该罚,我自去领!”

外头婆子小厮们只好答应着。

贾琏此时方叹道:“罢了,闹到全家知道不嫌丢人?送去庄子上配人,我亲自去和老爷说一声就是。”

王熙凤还想再闹,被平儿死死拉着,到底算了:“那就依二爷。看在她伺候二爷多年的份上,饶了她的性命。”

嫁进来一年半,总算把这些狐媚子都打发了。

可惜大姐儿……不是儿子,二爷身边真没一个人不行。

婆子把云霞拖出去了,小丫头拿抹布进来擦地。

王熙凤转了笑,握着平儿的手往贾琏跟前送:“二爷别可惜她了,你看看——这是谁?”

*

为了给黛玉回信,姜宁提前把给荣国府的年礼和给贾母的寿礼列了出来,信一写好就一起送去。

不然两地路远,只隔半个月又专门送一次信太频繁了,搭上年礼,信只是顺带的。

她不太希望黛玉真把女红作为必修课学习。

关于女儿们的事,她仍然事事和林如海商议,回信也更和他一起写才好。

姜宁把信放着,等他来。

明日便是中秋了。

十四的月亮升上了枝头,林如海从书房向内院走。沁凉的夜和明亮的月让他想起姜妹妹生绯玉那个晚上。

他还记得那晚的无能为力。

他不能确保姜妹妹绝对不会因生育出事。

仪鸾卫也不能。

离正院越近,林如海的脚步越慢。最后他停在了离正院数丈远的地方,转身向西走。

去花园看看明日中秋的布置吧。

他对自己这么说着。

林平跟在后面,冷汗从额角下来了。

最西面那间院子,住的不是那几个“姑娘”吗? .w.com 请牢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