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康熙老认为我是仙女转世(清穿) > 第26章 什么位分呢?

第26章 什么位分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太皇太后心中微诧异, 表面如常,状似无意地道:“陆氏关乎国运,回江南怕是不妥, 要是有个三长两短, 岂不是有损国运。皇帝纳入宫里来保护才好罢?”

康熙笑道:“皇玛嬷不用担心,孙儿如此说也是了解了一番的。陆氏家里阳气极盛, 上面有五个哥哥, 陆氏是陆家好不容易盼来的女儿,又是老来女, 因此父母和五个兄长, 很是宠爱她。就算是和离回家,也不会受委屈。”

太皇太后听了不由点了点头。

康熙继续道:“而且,陆氏的父亲是江南大儒, 偶尔也带弟子, 她大兄,二兄,三兄都是教书的,一家子文人,江南很多士子也师从他们父子三人, 在江南地界,别人不会轻易惹陆家,护住陆氏, 安稳一生不成问题。”

太皇太后闻言, 不由惊讶, 她没想到陆氏一家还有如此影响力。

她看康熙神情轻快, 真的考虑陆氏下江南的可行性, 完全没有要纳陆氏进宫的意思, 不由信了康熙七八分。

太皇太后看着康熙问道:“陆家影响力是很大,但终究是文人,难保不会有不长眼的,孙儿你考虑过没有?”

康熙不在意道:“陆氏的父亲的一位弟子便是江苏一省的长官,有什么事护住陆氏一家不成问题。孙儿肯定也会跟下面的人吩咐一声的。再说,朕也会暗中派些人去江南……”

听了康熙的话,太皇太后彻底打消了疑虑,孙儿对陆家了解得如此详细,安排也全面,想来安排陆氏下江南是经过深思熟虑,看来孙儿想纳陆氏进宫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

不过,陆氏下江南终究是不妥的,一个被大师批影响国运的人,到底还是不能离京城那么远。太皇太后心里想着,孙子还是不够慎重,事关江山,任何可能的危险都应该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太皇太后也没有急着出声,听康熙继续说话。

康熙当没看到太皇太后放松的神情,低头亲自剥了一颗花生,自顾自地继续说道:“而且就算是银钱上,陆氏也不会烦恼的。”

太皇太后接了康熙递过来的花生肉,吃了后,自己跟康熙一样剥起花生,如话家常,好奇道:“怎么说?”

康熙解释道:“虽然陆家一门清贵,没什么银钱。但陆氏很是会做生意。不说其他的,就说玻璃铺子。孙儿向跟陆氏合作玻璃铺子的阿尔萨兰了解过,玻璃铺子好的时候一月的盈利可达70多万两,”康熙搓了搓花生的薄皮,坦然自若地把花生放入嘴里,漫不经心道,“一年的话,快赶得上国库三成的收入了,所以陆氏下江南,让兄弟做做生意,不管是物质还是待遇,日子都会过得很舒坦的,皇玛嬷不用担心国运。”

太皇太后也有所耳闻陆氏做生意有一手,但没想到赚的银钱这么多,一年便可以赚三成国库,心中有些忌惮:“这,一个臣民赚如此多的银钱,恐怕不妥吧!”

康熙认同地点点头:“孙儿自然想到了,玻璃生意孙儿不打算允许陆氏做的,她用其他生意赚钱便是。在她下江南前,我会吩咐陆氏把玻璃方子给孙儿,正好国库缺银,明年的军费便不用愁了。”

太皇太后这些年不管朝政,早就放手给康熙了,所以只知道国库空虚,具体军费倒是不知,没想到这玻璃铺子一年便可以负担起军费。

太皇太后不由得深想,仙女转世总会有特殊的本事的,说不得这陆氏便是做生意的天赋,没了一个玻璃方子,说不定她以后还会有其他暴利的生意。

要是陆氏又有本事赚了够军费的银钱,江南离三藩战场很近,万一要是被敌军知道,得了去,那可是得不偿失。

高僧虽然只推算出处死陆氏会影响国运,但是要是陆氏的赚的钱,不小心被敌军得去,有了军费便可以跟大清更好地抗衡,那可不就是影响国运的事!

太皇太后越想越心惊,孙子的想法不成熟,可千万不能让陆氏下江南!

太皇太后本来还不急着说她的想法的,这回按捺不住了,不由对康熙道:“估计陆氏是仙女转世,还影响国运的事,敌军迟早会知道。这江南离三藩战场太近,不管他们信不信,他们肯定会让人关注陆氏,说不定还会对她不利!”

康熙自信一笑:“皇玛嬷放心,孙儿暗中派去的人不是吃素的,他们伤害不了陆氏。”

太皇太后看康熙一脸不以为然地神情,心里不由想孙子果然还是年轻,太自信了些,不够稳重。

太皇太后循循善诱,语气慈祥,像小时候教导康熙一样:“玄烨,你也知道陆氏做生意不错,以后说不得还有像玻璃生意一样如此的生意,要是敌军知道,肯定会想办法得到,要是真的流入了敌军的口袋,那岂不是不可挽回?关乎国运不允许有意外发生。”

“这……”康熙沉吟,而后对着太皇太后一脸惭愧,“这孙儿倒是没想到这个,多亏了皇玛嬷想得周全。”

孙儿还年轻,虽然处理朝事得心易手,但难免会有些不周全,自傲的时候,她还是得看着点。

太皇太后拍了拍康熙的肩膀,很高兴自己还能帮得孙儿,慈蔼地笑道:“我对你能力很有信心,但离得远,你不亲眼盯着,难免有顾及不到的时候。关乎国运,我们要求稳才是。”太皇太后得出结论,“陆氏不宜下江南。”

康熙神情诚恳地询问太皇太后:“那依皇玛嬷看,陆氏应该安排在哪里呢?”

太皇太后一开始就觉得陆氏下江南不妥,仙女转世之人理应陪伴在人间皇帝身边,但是碍于流言,心有忌惮,便没有提,如今知道不像流言所说孙儿早想纳陆氏入宫,就不顾忌了。

她笑道:“让陆氏进宫当个妃嫔就是,皇宫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且仙女转世之人该是在你身边,辅助你才是。”

康熙心里愉悦,面上却为难道:“这,不瞒皇玛嬷说,孙儿也想过让陆氏进宫。但您也知道,佟表妹因为小时候的事,特别不喜欢陆氏,怕是陆氏身份特殊,佟表妹也会对其有成见。要是陆氏进宫,怕对陆氏和佟表妹双方都不好。因此孙儿才想着让陆氏下江南也不错。”

小时候的事还能是什么事,就是董鄂妃的事呗,太皇太后皱眉,想到那天佟贵妃跟她说的话。她都没多想呢,佟贵妃倒多想起来了。她的儿子宠董鄂妃,难道还给佟贵妃一个外人造成很大的痛苦,留下阴影不成!

她一直想要康熙与科尔沁亲近,但一直以来康熙更亲近母家佟家,本就不满。

现在听到康熙顾忌佟贵妃,而退而求次把陆氏送江南,更加不满不喜了,她想说说康熙太纵容佟贵妃,又怕伤了祖孙情分,便心平气和道:“不管如何,陆氏进宫是最好的安排,在后宫总比江南那么远好。”

康熙点点头,赞同道:“皇玛嬷说地不错,”而后便随口道,“那就召陆氏进宫,封贵妃罢。”还先行定了份位。

太皇太后闻言,大吃一惊,脱口而出道:“怎么能封贵妃!”

她心里本来是想,陆氏虽然说是仙女转世,但这一世终究是凡人,受人间帝王管的。她对仙女转世成为汉人有些不满,宫里汉女妃嫔都是庶妃位分,陆氏身份特殊,给个贵人位分,享嫔位待遇就好了。

她万万没想到没想到孙儿竟然要封贵妃!

康熙无知无觉道:“陆氏是仙女转世份位不能低了,她之前也是嫁予人做正室,在家里说一不二的,我能所给的待遇,总不能还比不过一位闲散宗室,让人进宫便对所有人伏低做小吧?

而且,想必皇玛嬷也清楚,这次关于我与陆氏的流言,佟表妹和后宫许多妃嫔的家族出了力的。

陆氏进了宫,位分太低,怕是不好过,总有些眼皮子浅的妃嫔,要是害了陆氏,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太皇太后听了有一些道理,皇帝比不过闲散宗室,确实遭人诟病,她想的待遇确实低了,但是:“那也不能封贵妃这么高的位分,这贵妃是要留着给钮钴禄氏的。”

康熙脸上出现懊恼:“孙儿一时想少了,只想到佟表妹身居贵妃之位,又掌宫权,就算不喜陆氏,但陆氏平起平坐,也轻易为难不了陆氏,倒是忘了钮钴禄氏了。”

太后太后听到宫权,她早就对佟贵妃掌宫权不满,管得糊里糊涂的,人也嚣张,要不是由皇帝拦着,她早就要撤了她的宫权。

正好此事是一个机会,不由道:“你也说了,此次流言佟贵妃和一些妃嫔家里出了力。佟贵妃因为自己的猜测怂恿众妃嫔往家里穿消息,罔顾宫规,属实不像话。

钮钴禄氏迟早要当贵妃,以后也要掌宫权的,就先把宫权交给钮钴禄氏,权当练手了。”

康熙没答话,太皇太后看他一脸犹豫状,还想护着佟贵妃,又道:“为免助长后宫歪风邪气,总得惩罚才是。”

康熙勉强点头:“钮钴禄氏毕竟现在还是庶妃,掌宫权终究欠妥,就加上安嫔,端嫔,惠嫔,宜嫔一起管宫权罢。”

太皇太后本来就预料到康熙会让人分宫权,能把宫权从佟贵妃手上拿走就成。

但掌宫权之人还有宜嫔,就有些不悦。

安嫔家里平三藩有功,端嫔性子沉稳,惠嫔有活着的最长皇子,宜嫔无子无家世,从宫女直接封嫔就算了,现在还让人直接掌宫权,属实宠爱太过。

这佟贵妃也是,不担心宜嫔受宠,反而担心皇帝纳要一个寡妇进宫。

太皇太后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想到安嫔,端嫔不是好惹的,宜嫔占不到便宜,便也不说什么了。

康熙随意道:“既然佟表妹没有宫权,贵妃之位要留给钮钴禄氏,那陆氏便封妃罢。”

太皇太后听了,想了想,现在后宫几位妃嫔掌宫权,佟贵妃有皇帝撑腰,再来个妃自成一派,也不错。而且福临后宫也有汉女恪妃,便点头同意了:“就封妃罢。”

康熙不急不缓道:“陆氏进宫为妃,孙儿目前没有安排,陆氏目前是宗室夫人,没有和离,前些时候又有流言,要是我突然纳入宫,恐怕于我名声不利。

我先与一些臣商议出对策,到时候再与皇玛嬷来探讨一番,看有什么不妥之处。”

太皇太后闻言,越发肯定康熙没有想法了,又高兴于孙儿对自己意见的重视,于是道:“你也不要与我老婆子说话,耽搁时间了,你早点去把这件事定下来罢。”

康熙从小受太皇太后教导扶持,太皇太后是康熙最重要的亲人。

虽然随着康熙年龄增长,两人在朝廷的话语权,政见,决策多有矛盾分歧,消磨了一些祖孙情分,但依旧不减太皇太后在康熙心里的重要性。

特别是这些年随着太皇太后淡出朝廷视线,没有权力横在两人之间,两人关系更为亲厚了。虽然不可能像民间那样亲情亲密无间,但无伤大雅。毕竟皇家嘛,亲情中总是会参杂权力与算计的。

康熙这回的话倒没有表演成分,真心实意道:“与皇玛嬷说话,怎是耽搁时间。每次皇玛嬷的教导,都让我受益匪浅。此事不急,这段时间忙,孙儿许久不曾与皇玛嬷用膳了,我陪皇玛嬷用完晚膳再去处理。”

太皇太后听了很是高兴,忙让人准备康熙爱吃的菜。

没几日,缘尽大师竟然圆寂了,这让人更不得不相信陆微仙女转世的身份了。

缘尽大师圆寂倒是没有康熙的手笔,这实属巧合。

康熙确实想要缘尽大师亲口说出陆微是仙女转世,但被缘尽大师以出家人不打诳语给拒绝了。

康熙也没恼,告诉缘尽大师,陆微会是他的妃嫔,要求缘尽大师在被人请给陆微看相的时候,要行礼。

不涉及破戒,缘尽大师答应了。

而后,康熙又让缘尽大师见到陆微的时候,不要说话:“出家人不打诳语,不说话,不算破戒。”

缘尽大师犹豫了会也答应了。

正好索额图是让缘尽大师不要说陆微是仙女转世,缘尽大师当时没说话,确实没说,也算是满足索额图的要求,还了因果。

缘尽大师满足了两位得罪不起的人的要求,一身轻松,又自觉圆满诸德,便圆寂了。

康熙过了几日,去了太皇太后处。

第二天,钦天监大臣上奏,说是陆氏的命格与皇上相辅相成,长伴皇上左右,于大清江山有益,可助江山稳固,国富民强。因此,钦天监建议让陆氏进宫。

因为有缘尽大师一事,大多数皆相信陆微的身份,没有反驳,纷纷赞同,不相信的,也不敢说什么质疑,只能把不甘心埋在心里。

康熙顺应臣意,下旨让陆微和离,又特赐下陆府。

入宫圣旨和懿旨下至陆府,令陆氏于五月十一日入宫为妃!

“妹妹,你是直接封妃,可以带些陪嫁,你想要什么?趁着还有时间,哥哥给你置办!”陆五哥语气欢快。

入宫圣旨是五月初下达的,离进宫还有十天左右。

一开始陆五哥对于陆微有仙女转世的身份,很是高兴,毕竟有了这个身份,妹妹没有可能被处死了,他可以带妹妹回家团聚。

后来兴奋过后,却有些忧心忡忡,他虽然不教书,现在开镖行,但也是读过很多书的,历史书涉及仙神的,不是造反的就是造反成功了的皇家人。

妹妹有这样的身份,特别是现在还在打仗,朝局还是不稳,万一妹妹被白莲教这样的反清复明势力掳去造势,那后果不堪设想。

别说皇家人不会让妹妹跟他回家,就算他,他不敢带妹妹回江南,他们家的势力护不住妹妹/.52g.G,d./。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