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天灾囤货求生日常 > 第41章 第 41 章

第41章 第 41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现在通讯信号已经逐步恢复了, 但温度还在零下三十多度,手机在室外很难开机。江暮云他们打了好几次电话才打通。

卢奶奶那边确实有把房子租出去的打算。

只是她家的房子只有基础装修,其他什么都没弄, 家里也是空空荡荡一片, 家具都没有,一时间也不太好租。

后来没等她回来处理这事, 降温就来了, 房子自然也就耽搁到现在。

现在人人手里都紧巴巴的,江暮云这边的电话拨过去, 表示楚不闻想要租房, 还完全不介意装修,卢奶奶当然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卢奶奶也没回南市了,直接找了个直租平台, 两边通过平台签了一年合同。

卢奶奶给他降了不少房租, 楚不闻这边也直接付了一年租金。

等温度到了零下二十度上下的时候,大家就陆续搬出救助点了。

虽然离全面复工复产还有一段时间,但只要肯花钱,买东西雇工人还是很简单的。

在钞能力的作用下,楚不闻很快就换好门锁, 买齐家具家电,搬进新家了。

秦时武轮休那天,江暮云和秦时文等人正式搬出救助点。

他们搬回家没几天, 救助点就宣布关闭, 秦时武重新回到医院。

现在电力不算完全恢复, 各地都在限量供电, 每家每户都有指标, 每月指标一到就断电。天然气倒是完全恢复了, 唯独水依旧没来。

好在大家家里都有之前存的冰,而且家家户户都有过滤装置,在习惯了缺水的情况下,自来水一时半会不来也碍不了大事。

救助点关闭后,卖得最火的就是空调了。

之前连续降温,许多人家里的空调都是在超负荷工作,最后能幸存下来的寥寥无几。

包括江暮云家也是三台空调坏了两台。

只是她家的空调问题不严重,请师傅上门修一修还能用。

有些修不好的,就只能重新买。

一些商家看准时机,各种“零下四十度不烧无烟煤的秘诀”之类的软文席卷全网,那些号称可以耐低温的空调,没多久就被抢购一空。

江暮云陪秦时文出来挑空调的时候,见大家一窝蜂地去抢耐低温空调也是很费解。

空调的工作原理就决定了它再耐低温也有个限度,有这钱不如多买点电暖在家备着,买这种高价空调是图什么?

秦时文家空调也坏了,卧室里的都能修,客厅里的那台是彻底没法用了,只能买新的。

她买的就是之前那台空调的同款:“可能就是买个安心吧。你看现在超市里,还不是天天人山人海的。”

现在温度回上来了,交通运输渐渐恢复,各大商超市场也陆续恢复营业,连先前断货几个月的粮食都重新上架了。

有了之前的经历,现在没人能在看见粮食之后还保持冷静的。

就连秦时文他们都没忍住,跟着买了上百斤的真空大米,其他真空包装的熟食,以及各种罐头食品也抢了不少。

江暮云原本是准备在救助点里把自己的存款都花掉的,但没想到几次抓贼得了不少积分,现在存款还留了一部分。

刚好现在又一轮囤货潮开始了,江暮云索性也跟着买,有多少钱就花多少。

只是市场上的肉类和果蔬依旧稀缺。

别说果蔬了,现在街边连棵草都看不见。细一点的树枝都被风刮得没了影,道路两边全是光秃秃的树干在那儿杵着,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长出新芽。

先前那一场低温,对于农业的打击才是最大的。

江暮云和秦时文买完空调,又去附近的市场逛了一圈碰运气,看能不能蹲到点改善伙食的东西。

现在市场上还能买到的菜,就只有各种干货。

江暮云这两天买了不少腐竹一类的豆制品,秦时文喜欢木耳香菇梅干菜。

之前江暮云跟楚不闻过来的时候,还碰到过有卖海米的。

可惜人家就卖那一筐,一搬出来就售空了,他俩只听到有人在喊卖海米,连卖的海米长啥样都没见着。

今天天气挺暖,江暮云估计这会儿也就零下十多度,在外面还能用手机。

两人今天运气不错,碰到了一家卖海货的。

老板说是从海市隔壁过来的,看温度回上来了,就来这边跑跑生意。

老板是不是从海市那边过来的江暮云不清楚,但他拉的那一车鱼干、海带、干贝,确实是把整个市场的人都吸引过来了。

从前想买就能买到的时候,大家还会觉得这些海货堆在一起腥气。

现在连着几个月连条鱼影都见不着,这种腥气就成了鲜香味。

老板要价不便宜,所有东西都是包装好的,五十一包。

江暮云看了眼那海带,一包泡发之后都未必能有一斤。

跟从前那是没得比的,但比起降温那会儿的天价粮,这个价格堪称良心。

毕竟物依稀为贵。

多了大家买不起,但家里买一包尝尝味还是可以的。

眼看着周围已经抢起来了,江暮云和秦时文琢磨了一下,还是买了几包。

她们也没买多,每样来一包尝尝新鲜就行。

现在温度已经开始回升了,大家都坚信要不了多久社会就会恢复正常,到时候物价当然也会跟着回落。

米面不买实在不安心,价格高点也就忍了。

海产这种纯粹是为了解馋的,大家自然舍不得多花钱。

老板也是把准了大家这种心里,所以才开出五十一包的价格。不然上来就报价几百一斤,这一车东西估计就难卖了。

江暮云他们现在出门还是天天背着包,出门带武器的习惯也没变。

大家的生活在逐步迈入正轨,但不代表过去那几个月的影响就消失了。

不说别的,救助点关闭之后,各个小区里都少了不少居民。

有的是外来打工者已经回家了,有的是没熬过降温,或是在救助点的动乱中遭遇不幸,人已经走了。

但更多的,还是目前正在特殊监狱服刑的人。

有些罪行轻一些的,例如第一次犯罪就被抓的那种,刑期不过一两个月,现在已经有人出狱了。

还没回来的那些人,他们的家里人也隐隐受到了街坊排挤。

一个救助点里的人,基本都是同一个社区的,不是自家小区也是隔壁小区,拐个弯都是熟人。

对方在救助点里犯事,犯的也都是自家邻居。这种能对熟人下手的人,大家当然不可能不防着。

大家提防这些有前科的人的同时,部分心里有鬼的人,也同样对周围的人草木皆兵。

这些人未必敢犯罪,或是偷什么大东西,但是顺手牵羊这种小事可没少干。

道德底线一旦拉下去过一次,再想把持住就很难了。

在他们眼里,自己干的那些事,那叫人之常情,大家都在做,有什么大不了的。

同时他们以己度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在尝过不劳而获的滋味后,没有人会放过下一个可以顺手牵羊的机会。

哪怕大家已经离开了救助点也一样。

更有甚者,他们已经迈过了法律的红线,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目前依旧隐匿在人群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暴露本性。

在这种环境下,警惕一些总没坏处。

今天江暮云和秦时文回家,刚好碰上物业的人过来检修电梯,楼下围了一圈人在看。

秦时文惊喜道:“爬楼梯爬习惯了,我都快忘了还有电梯能用了。这什么时候能修好啊?”

秦时文旁边的阿婆背着手道:“听说前面那栋已经修好了,咱这估计也快了。”

她俩前面的大叔闻言咂咂嘴:“修好了我也不敢坐,先头的事多吓人喏。”

家住低矮楼层的自然都赞同地点点头,可像江暮云他们这样住十几层的,那就只能苦笑了。

江暮云他们一群小年轻,爬楼梯习惯了之后倒还好。

像王叔王婶那种上了年纪的,多爬几趟十四楼,身体压根扛不住,可不得天天盼着电梯恢复吗?

楼下围着的人很多,甚至还有不想爬楼梯的,专门拎着东西等在楼下,等电梯修好了坐电梯上楼。

江暮云和秦时文没凑这个热闹,老老实实爬楼梯去了。

两人楼梯爬到一半,手机提示音同时响了起来。

江暮云掏出手机一看,是楚不闻在群里问他们今晚要不要聚餐。

【大白多吃点:我这儿买到了一块腊排骨,要是你们有空我现在就把它下锅。】

江暮云还没回消息,赵家昊就跳了出来。

【ZJH绝对不睡:聚!我这儿有红烧牛肉罐头,味道一绝,等我!】

从楚不闻搬过来之后,江暮云就把他拉进十五楼群聊里了。

楚不闻充分发挥他做物资贩子时的社交能力,和赵家昊这个自来熟简直一拍即合。

两人面都没见过几次,却能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就差拜个把兄弟了。

赵家昊跟李安轩重新入伍的事已经定下,只是手续还要等几天,所以他俩都趁空档回了趟老家,昨天刚回来。

【大斌:那我从食堂打包几份酒酿回去,最近食堂允许外带了。】

秦时武的规培时间还没到。

虽然他之前碍于现实原因直接上了手术台,而且表现还非常不错,但一来现在人手上已经缓过来了,二来到底是人命关天的职业,破例不是那么好破的,所以他现在还是个规培生,每天照常上下班,只是医院提前许了合同岗,入编也是时间问题。

【大斌:你俩上次不是说要发豆芽给我补补?刚好今天一起做了?】

江暮云心虚,假装没看见这条。

【小白不好吃:我跟文姐买到海带跟鱼干了,带过来加个餐。】

她从空间里拿的绿豆倒是泡出来豆芽来了,但秦时文的豆子全都烂了。

她们俩从前只听说北市那边冬天也能泡豆芽,豆子也都是在户外放着的,就以为这东西不受温度影响。

但没想过如果零下八十多度都不影响豆子发芽的话,为什么在救助点里一根豆芽都没见着。

秦时文那儿的豆子一直没发芽,她还以为是自己上班,没顾上及时洒水的原因,想着多等几天。

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电暖旁边温度太高,被泡了好几天的豆子说霉就霉。

发霉之后的气味再被电暖一蒸,那味道据秦时武说,他开门的时候差点没撅过去。

也是秦时武回来闻见味儿了,才知道她俩在倒腾什么。

然后江暮云和秦时文就被迫上了一节生物课,从秦时武那儿听了一堆低温状态下细胞受损的理论知识。

这事给江暮云吓出一身白毛汗。

幸亏秦时文他们这几天都要上班,没空关注泡豆芽的进度。

不然江暮云一张嘴说自己这边豆子发出来了,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总不能说她家绿豆也和小白一样,学会自己适应温度了吧?

因为这事儿,江暮云原本准备在家里种点蒜苗之类的绿叶菜的计划也暂时搁置了。

绿豆都泡不出来,其他常见蔬菜的种子多半也不能发。

什么都种不出来还是好事,真种出点什么了那才要命。

有人家家在农村,世代靠种田为生的,还能说家里有地窖、降温后能砌暖炕,可以在低温下保住种子活性。

她这住楼房的,难道要说是自己随身带着一包种子给它保温?

不止低温,末世后的异常高温,也一样会对种子产生影响。

江暮云前世没有发展种植业的条件,自然也不会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明明她的硬盘里准备了不少种植方面的资料,却没想过极端温度下种子的保存问题。

直到绿豆的事情出现之后,她才发现自己从前的计划有很多想当然的地方。

江暮云想了想,种植业还是得继续发展,自己硬盘里那些关于种植方面的资料书籍也得看起来。

但是想要上手栽种,还得等温度合适之后,看市场上新鲜果蔬的情况,再找个借口弄点种子。

而不是她现在从家里翻出点什么就直接给种下去,万一出事哭都来不及。

江暮云岔了话头,楚不闻就很给面子地接过去。

【大白多吃点:那今晚来我家聚吧,就当温锅宴,顺便庆祝一下。】

就算只是短暂的太平日子,那也是值得庆祝的啊。

他们家里水都存了挺多,从前省着用,现在既然决定庆祝一把了,那自然是要拿出来潇洒一次的。

尤其是赵家昊那,他直接放出豪言,这次做饭用的水他和李安轩全包了。

他俩这几个月都在吃官家饭,家里存的东西基本没动过。

甚至他们露营那次没吃完的烤肉都还在。

就是看着卖相不太好,肉被冻得发白,失去了做烤肉的资格,只能被楚不闻下锅炖了。

江暮云和秦时文拎着东西去1504的时候,赵家昊和李安轩已经搬了两大块冰过去,现在正把冰放在盆里用电暖对着烘。

楚不闻这里开了空调,江暮云进门就把围巾外套都卸了。

看他们在那化冰,江暮云看了眼手机天气预报:“现在也就零下十来度,照这趋势再过几天就得零上了,你家冰要是多的话,得趁早找盆装起来。”

说到这个,江暮云突然想起来了:“你俩都重新入伍了,这房子还住吗?”

李安轩道:“我们房租已经交了一年,现在外面找车也不方便,暂时就不搬了。”

这几天各大汽修厂客流量爆满,之前因为突然降温而损坏的车辆都排着队等修,这时候想找车搬家必然要花大价钱。

赵家昊带着点自豪:“我俩现在可不是义务兵了,士官衔,有假期,回头再搬也来得及。”

楚不闻从盆子里把水舀出来,过滤了之后拿去泡海带:“明智。我搬家那会儿租辆车一口价五千一天,心都给我疼碎了。”

几人说着话,那边门就被敲响了。

楚不闻起身去开门,外面是拎着一堆打包盒的秦时武。

秦时武进门看见他们在那折腾菜,随口说了句:“也不知道水什么时候能来。”

李安轩沉默了片刻,摇头道:“难。”

李安轩在手机上划了一会:“我们这儿已经很久没下雨了。雨、雪、冰雹,都没有过。”

“也可能不止我们这儿。”

李安轩把手机页面放在几人眼前,上面显示的是北方缺水的消息。

他们这里没有感觉,是因为南市靠江。即使停水几个月,大家也只觉得取水麻烦,但不至于渴死。

就算有人抱怨为什么不下雪,也只会觉得是气候特殊,并没有干旱缺水的实感。

秦时文听了这话后若有所思:“说起来,你们这几天去过河边吗?”

江暮云和楚不闻很少出门,其他三人上班也是在市区,有河也是人工的,早在停水的时候就被人搬空了。

秦时文道:“我去省队的路上,不是有条小南河吗?”

小南河是长江支流,绕南市市区外围一圈,算是南市比较知名的河流,南市城郊还有个小南河公园在。

秦时文给他们看了一张照片:“我前两天拍的,小南河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图片上的小南河已经干了大半,就剩河床里冻着的一层冰。

就这水量,叫河已经不合适了,可以改名叫小南溪了。

几人面面相觑,江暮云扶住过滤器的漏斗:“来来来,洗完海带的水我们再滤一遍。”

把洗完海带的水滤一遍接着泡海带,之后说不定还要接着煮海带,江暮云嘟囔着:“原汤化原食。”

楚不闻说:“你这个说法用在现在,仔细想想是有点影响食欲的。”

秦时武:“善良了,这还用仔细想?”

几人玩笑归玩笑,实际上这种把用过的水滤几遍接着用的事大家都干过。

就算是赵家昊他们在部队里,也是自己把污水倒进处理处,然后过滤出来继续用的。

说起来大家之前用自来水其实也都差不多,只不过现在是把污水--过滤--继续用的过程摆出来了,所以很多人才会觉得不能接受。

今天大家只是说笑一番就过去了,该吃吃该喝喝,吃完丰盛的一顿之后,要面对的问题也很实际。

没有水。

各地江河湖的水位线,都下降到了一个足以引起恐慌的地步,这件事根本瞒不住任何人。

再联系一下官方至今没有过任何关于恢复供水的消息。

二者相加意味着什么,几乎不言而喻。

严冬刚过,大旱近在眼前。

赵家昊和李安轩走的那天,温度刚好升上冰点。

他们把家里存的食水全部给几位邻居分了,赵家昊还保证道:“我俩驻地就在南市,回头抽空溜出来找你们玩啊。”

江暮云:“可以,您能抽出这空来,我就是人在火星都得回南市来陪你。”

送走赵家昊他们之后,江暮云第一时间就调了点水泥出来,把家里的厕所给堵上了。

停水这么久,大家家里的厕所早就成了摆设。

但曾经低温时,被冻在管道的那些东西又不会平白消失。

这会儿不堵,等温度上来了有得享受。

隔壁两家从停水开始,就一直在用沙子和塑料袋解决生理问题。江暮云提了一句之后他们就火速跟上,成功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温度恢复正常,轰轰烈烈的复工复产活动开始了,城市在这一刻真正活了过来。

同时,缺水的问题也随着温度的上升越来越严重。

刚开始大家只是没法洗衣服,平时用湿纸巾或湿毛巾擦擦身体,勉强也能维持干净整洁。

到后来温度在不知不觉间爬上二十度的时候,体味重的人只靠擦洗已经没法保持清爽了。

江暮云几人在救助点的时候体会过湿巾的好处,他们在发现干旱后的第一时间就囤了几大箱湿巾在家。

这会儿秦时文和秦时武这俩要上班的人,几乎就是靠着湿巾在续命。

秦时文这几天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2024年是大赛年,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赛事宣布推迟了,但还有没推迟的呢。

这个时候让运动员停止训练,那比直接劝他们退役都难受。

可是没水啊!

喝的水也就罢了,洗澡的水从哪儿来啊。

一群运动员训练完之后没水洗澡随便擦擦就回宿舍,秦时文都怕他们半夜把自己熏晕过去。

连省队那儿都挤不出水来供人洗澡,其他地方的缺水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现在这种情况,水站理所当然地又一次人满为患。

江暮云和楚不闻秉持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的态度,每天睡醒就跑去水站蹲点,省得在家待着被有心人注意到当成肥羊盯上。

有时候排到了,他俩就买一桶回来,还是特意用准备好的零钱买的。看上去就像这俩贫穷小青年只能买得起一桶。

当然,多数时候,以他俩这种消极怠工的态度一桶都买不到。

几天过后,江暮云和楚不闻连消极怠工的地方都没了。

南市所有水站全部关门歇业。

江河湖的水位线已经下降到普通人没法打水的程度,就连从没缺过水的南市,也再找不到可以取水的地方。

一些私人卖家趁势狮子大开口。

在这个时候还能卖水、还敢卖水的,想也知道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30升装的桶装水,市场上的私人卖家开口就是一千一桶,必须到他们指定的地点交易。

运气好的,去了之后有一群大汉盯着你掏钱卖水。

运气不好的,就是一群大汉盯着你掏几倍的钱买一桶水。

再倒霉一点,钱掏了,水没了。

如果不是被逼急了,谁也不敢买这种水。

就算是买,也通常是亲朋好友十来号人结伴去买。

那么聚不起这么多人,或是掏不出这个钱的,就只能想想别的办法。

有人想到井里或许还能正常打水,只是现在城市里哪儿还能找到井?

于是一支支前往农村购水的队伍被居民自发组织了起来。

刚开始大家只是跑去村里买水。

村里人见人家给的价钱丰厚,也不介意卖点水补贴家用。

但没过几天村里众人就发现,井水的水位也降下去了。

这个时候村民们也开始慌了。

他们卖水是想赚些钱改善生活,又不是要钱不要命。

眼看着情况不对,村民们果断停了卖水的活计。

于是在某天清晨,某小区自发组织的购水队伍再次驱车出城,前往村里买水时,就发现小路上已经被设置了路障,挂上了停止售水的标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