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天灾囤货求生日常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关于去救助点里生活需要什么, 最先考虑的因素必然是救助点里的条件。

虽然官方文件上的说法很委婉,但江暮云是知道具体情况的。

以江暮云前世待的那个救助点为例。

所谓的具体安置点, 就是在地上用喷漆划出一个个格子、标上序号。

这些被划出来的格子, 就是每个人或家庭单位的安置地。

安置地之间没有墙,只有几根金属杆,中间隔着软塑料。

可能是救助点建得太匆忙, 安置地有没有塑料隔板,塑料隔板是不透明的还是磨砂的, 几乎全部看运气。

大家有条件的自己带几块布, 挂上去挡一挡,隔出一片小空间。

没条件的就那么将就住, 每天看着人从自己前前后后过。

充电要去固定充电点,刷身份证,每人每天限时长,想要多用一会儿就花积分。

救助店内设有购物窗口, 食水、日用品都有得卖。

只是每个人能买到的物品数量是永久限量的, 而且购物要刷身份证, 必须本人购买。

想要买到更多, 那就只能用救助点的积分。

官方有开放大众食堂,但都要花钱, 价格还不便宜。

想自己开火做饭也可以。

救助点内安有一氧化碳报警器, 如果有人因为做饭引发警报的话,响一次罚款五千。

不是罚某个固定的人或家庭, 而是该范围内当时所有点火做饭的人一起罚。

但是就江暮云的经验来看,救助点内的通风还是做得很好的, 至少江暮云还没见过正常做饭引发警报的。

除非是想私下搞点小生意, 不然平时自家在安置点做个饭、烧个水都没问题。

救助点设有污水处理处, 所有污水都必须倒进污水处理处,但现在大家都更倾向于自己把污水沉淀过滤留着继续用。

垃圾同样设有垃圾处理点,在救助点内随意倾倒一次罚五千。

所有罚款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干得越多罚得越多。

除了这些,在救助点内被发现有违法行为的,也会被直接迁出社区救助点,送进特殊救助点统一管控。

当然了,在送走之前,该赔的钱该交的罚款一样也不能少。

拿不出来那官方有得是法子让人用劳力补齐。

而负责处理这部分事务的,就是救助点里设立的治安处。

除了治安处,救助点内还设有医疗处。

像秦时武入住南安社区救助点之后,就大概率会被分派去医疗处工作——特殊时期,哪哪都缺人。像医生这种稀缺人才想自由择业是不太可能了。哪怕秦时武其实还在规培。

值得一提的是,救助点内还设有付费洗浴间,除了贵没缺点。

虽然一直都有传言说,洗浴间的水用的都是污水处理处的那些水,但洗浴间依然是救助点内最受欢迎的存在。

这些在《救助点信息》里只有笼统介绍,江暮云也没有把详细情况说出来,只是把这些基础设施一一列在纸上。

江暮云点点本子上的字,对秦时文道:“官方文件上说得比较简要,我们保险起见就按最差情况来。”

秦时文手上的笔转了一圈,在本子上标下衣、食、住、行、杂五个字。

“先从最基本的‘住’开始。”秦时文在纸上记了一笔:“首先必须要带的东西,就是用来遮挡的帘子。还有链条锁。”

江暮云补充道:“最好弄个铃铛之类的,就挂门边上。”

《信息》中并没有提到安置地之间有无档板,但是有建议居民自行携带遮挡物和锁。

为了保险起见,江暮云和秦时文商量了一下,索性就按救助点内没有任何隔板的标准来。

江暮云在本子上记下,还特意标注了一个“厚”字:“锁就带自行车锁,帘子最好带个不透光的,不然晚上开灯会很麻烦。”

救助点里是按朝六晚十统一开关灯的,十点以后想照明就自己带灯。

如果帘子容易透光的话,那晚上里头一开灯,外面的人就能欣赏皮影戏了。

秦时文想了想:“需要带顶账吗?如果每天早上都是被灯照醒的,那也是有点恼火。”

江暮云摇头:“比起把自己头顶遮住,我觉得还是在安置点里再搭个小帐篷比较安全。晚上睡在帐篷里,一些重要物资也能放在里面。没有帐篷的话,那种全包式的蚊帐也能用,用布蒙上再开个门就行。”

帐篷虽然上不了锁,但帐篷有拉链。

不管是半夜有人拉拉链开帐篷,还是直接把帐篷划个口子,那动静都比单开一道帘子大多了。

如果不想一觉睡醒,就发现自己的家当悄无声息地失踪了的话,这层基础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救助点里确实有明文规定,对所有违法行为无论轻重都是零容忍,也设有不少监控。

可救助点里的监控,主要还是为了维持大体上的秩序而存在的。

比如哪里发生了流血冲突,哪里有人不遵守秩序胡乱倾倒垃圾等。

为了保护居民隐私,这些监控画面的范围,大多会被控制在公共区域,而且不会设置在高点,盲区是非常多的。

如果有失窃数额较大的,上报到治安处,人家还会挤出时间来帮你查监控找人。

但如果只是丢了点小东西,那大概就只能自己认栽了。

一个救助点内万多号人,每天从失主前后路过的可能有上百人次。

要是丢杯水丢包纸都要来查监控找贼的话,那治安处每天就不用干别的了,配八十台电脑都看不过来。

和平时期小额个人财产失窃还不予立案呢,特殊时期特殊办法,既是无奈也是必须。

秦时文记下一笔:“蚊帐我家倒是有,就是不知道安置点里能不能放得下。”

在救助点里,每个人被分配到的基础居住面积是三平米,每户人家每多一个人就多一平米。这一点每个救助点都一样。

但这几平米的面积究竟是个什么形状,长宽分别是多少,江暮云也说不准。

江暮云很实际:“那你就先带两个,放不下再说。又不是进了救助点就不让出来了,带多了再送回来呗。多跑一趟的事。”

秦时文拇指和食指一圈,比了个OK。

江暮云的思路是顺着野营用品走的:“还有铺盖和桌椅板凳,你家有那种小型桌椅吗?防潮垫或者折叠床之类的有吗?”

秦时文点头:“有小马扎和折叠桌,防潮垫倒是没买过。”

江暮云把“地垫”两个字圈起来:“那我一会给你带几个回去,我这有不少,都是些野餐垫啥的。”

江暮云之前借着“露营爱好者”的身份囤了不少东西,这会儿完全可以拿出来用。

“洗漱用品、清洁用品、耳塞眼罩、充电宝剪刀,这种杂七杂八的也都得带上。”

秦时文说着,在纸上把她能想到的都挨个列了下来。

“还得再带个能充电的灯或者是手电筒。”江暮云补充道:“官方简介上说是有充点电,没说每家每户都有插头取电。”

秦时文是经常出远门参加比赛的,对于出门在外需要准备什么已经烂熟于心了。

她把其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列出来之后,俩人再一起查缺补漏就好。

列完这一类,江暮云接着往下顺:“衣服鞋袜就不用说了,薄厚各带一套。家居服和睡衣也得带上。”

救助点里的平均温度大概在十度上下,这是《救助点信息》里明确写着的,所以需要准备一些不那么厚的衣服,方便在救助点里穿。

准备家居服则是因为救助点不限制居民出入,但外面的温度会。

当温度到了零下八十度甚至更低的时候,除非是像江暮云这样特意买的极地防寒服、极地科考鞋,不然任凭你穿再多,出去也是三分钟就透心凉。

江暮云前世因为没有足够厚的衣服,硬生生被困在救助点里几个月没出去过。

在这种被迫当死宅的时候,能有一套家居服穿着,幸福感和舒适度绝对可以翻倍。

至于睡衣,那还真不是江暮云矫情。

救助点里上万人口,平均到两层,一层也有好几千。

好几千人挤在同一层住啊,还没有墙壁隔音,睡眠稍浅一点的人都能被逼疯。

这时候外部环境已经没法改善了,要是自己这边还不能睡舒服点,那日子才是没法过了。

别管是专门的睡衣,还是平时穿的秋衣秋裤,总之睡觉时能贴身穿的衣服,是一定要准备的。

江暮云在本子上写到一半,忽然道:“姐,你睡觉的时候穿衣服的吧?”

秦时文的手顿住了:“你说呢?”

江暮云讪笑。

那不是有过先例在嘛。

睡觉时穿得太厚会不舒服,可如果有果睡的爱好的话,风险也是挺大的。

江暮云就见过某天半夜有人偷东西被抓,最后发展成了打群架。救助点里临时搭起来的隔挡被推散了一地,不少人都是被挡板砸醒的。

大部分人咽不下这口气,袖子一捋就申请参战。

还有一堆被殃及的无辜池鱼不想掺和进去,就只能躲得远远的。

其中有不少都死死拽着身上的被子,捂出汗了都不肯撒手。

江暮云埋头转移话题:“在行这方面,就是一些自卫用的武器,还有常用药品之类的。”

在出行所需这方面,江暮云都是按着BOB逃生背包的标准来的。

包括她这次去救助点,也准备把自己之前配置的逃生背包带上。

世事总有万一,这辈子几次降温的时间点都和前世对不上,万一救助点里也发生了一些不可控的意外呢?

江暮云的家当都在空间里,不管发生什么意外都能带着家走。

可只要她没有立刻离开人群,一个人扎进深山老林里隐居的打算,她就得把表面功夫做到位。

整理完这部分之后,日常生活所需就列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就是食水两大块了。

江暮云先把煤炉、卡式炉、燃料三项写上。

他们之前去露营的时候,除了那几大箱木炭之外,还买了不少卡式炉和气罐。

卡式炉用起来可比小煤炉方便多了,在可选的情况下当然要优先选用卡式炉。

秦时文手上的笔转了几个圈:“我是倾向于平时自己做饭的。毕竟家里这么多东西,不吃放着说不定回来就坏了。”

江暮云觉得秦时文说得有道理,除了他们的厨艺都不太达标之外,自己做饭没有任何缺点。

江暮云在本子上勾画了几笔:“那这样的话,主食倒是没什么,冰鲜食品的保存就成了问题。”

之前大家放肆囤粮,是因为现在外面天寒地冻,哪哪都是冰箱。

但搬进救助点之后就不同了。

救助点里的温度可不支持长期保存冰鲜食品。

秦时文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江暮云:“冰鲜?你家还有呢?”

江暮云一下卡壳了。

这就是平时对外界信息了解不够出的岔子。

距离市场上的食水完全断货都有俩月了,新鲜蔬菜更是从第一次降温开始就成了稀缺品。

在没有蔬菜,或是只有大白菜的情况下,要是不想天天干吃主食,那就只能配荤菜。

就算是原先特意囤积过肉类的家庭,也经不住这么消耗。

这会儿大家家里的食物,基本除了主食就是白菜。普通人家里就算还有肉,那也剩不了多少,赶在这两天吃了就行。

能考虑到救助点内冰鲜食品怎么保存,这属实是奢侈的烦恼了。

江暮云脑瓜子转得飞快:“还有几只虾,我一直留着没舍得吃。其他就是些白菜腊肠啥的。”

秦时文羡慕极了:“你这个忍术,六道仙人都得管你叫声师父。”

江暮云叹气:“后面想忍也没得忍了。来都来了,吃了再走吧。就当和过去道个别。”

秦时文以为她说的是和鱼虾自由的过去道别,笑着安慰道:“别这么悲观啊,这才十二月呢,冬天总有过去的时候。”

两人把需要准备的东西列完之后掐指一算,这堆东西要是想搬到救助点去,少说也得来回跑两趟。

跑两趟倒不是问题,问题是第一趟东西运过去之后,总不能把东西就那么堆在救助点里吧,肯定是要留个人看着的。

秦时文把物品清单撕下来揣兜里:“我晚上问问我哥去。我给他登记的时候是登记成功了的,他应该跟我们同期入住。”

秦时文的询问结果是秦时武那天放假。

他虽然会在入住救助点之后被安排进医疗处工作,但入住的时候还是要和秦时文一起入住的。

这对于他们仨来说都是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分批看行李和搬行李了。

为了尽可能高效率一点,江暮云还提前把赵家昊他们的小推车也给借来了。

她们统计完改造小推车需要的零件之后,江暮云就主动申请去买零件,让秦时文在广场外面对着《救助点信息》,把她们列的物品清单再核对一遍。

耐低温的小零件江暮云空间里有不少,哪怕购物窗口买不齐,她也能往里头丢一点替代品。

一切准备就绪,救助点开放当天,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

明明居民入住时间是在中午,但整个小区从早上起就是一片沸腾,热闹得像赶集。

赵家昊和李安轩入住救助点的时间在今天上午,比居民入住时间早半天。

他俩据说是有可能重新入伍,现在吃穿用度全部跟着部队走,只需要带一些私人物品就可以了。

俩人背着包走得那叫一个轻松潇洒,把辛苦拾掇家当的另外三位邻居看得热泪盈眶。

赵家昊很够义气:“别慌,我俩今天轮休,到时候来帮你们搬行李。”

救助点改建完成,官方喘了一大口气,赵家昊他们也终于能有轮休了。

江暮云拍拍赵家昊:“今儿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挡不住我管你俩叫声哥。”

赵哥和李哥走得意气风发,剩下三个人继续和行李作斗争。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江暮云几乎是把家里清空了。

能装的东西统统装进空间,然后再把各个房间的门都给锁上,只有客厅里的家具还保持原样,只是蒙上了一层防尘布。

中午江暮云简单吃了顿午饭,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带着规划好的行李出门去找隔壁。

她背着逃生背包走出家门的时候,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牵着小白,颇有点出门旅行的架势在。

“干嘛呢这是?”

江暮云一出门,就看那两兄妹把小推车最上面的两个箱子搬下来,然后又重新绑了一个袋子上去。

秦时武喘了口粗气:“出了点小意外。”

秦时文看上去比她哥好点:“我们昨天绑完就在楼梯上试了一下倾斜角度,试完没松就以为没问题了。结果今天早上扛着它下了几阶台阶,好么,根本撑不住三分钟。只能拆了重来了。”

秦时武缓过劲儿了,和秦时文一起抬着小推车,继续尝试下楼:“再等我们两分钟。这次应该可以了。”

江暮云拎着行李箱关上门:“没事,你们慢慢来。”

反正都已经登记过了,现在分配的安置点也下来了,早一点晚一点都无所谓。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这两只鸡崽会不会被冻死。

不过她偷摸在笼子里固定了蓄电池和孵蛋器,短时间内可以拿孵蛋器当电暖凑合用,两只出生在降温之后的半大崽子看着也还算适应。

等秦时文和秦时武确认没问题了,几人才嘿咻嘿咻地拎着东西往下走。

江暮云把自己的东西分成了三批。

首先是一些能被装在行李箱里的东西。

例如充电宝、电子产品、以及部分日用品、蛋卷桌桌面这类。

还有背在身上的求生背包,以及小白。

这些东西江暮云一个人就能搬得动,它们也是需要在第一批被弄下楼的。

按照他们之前的规划,第一次去救助点确认入住的时候,他们会先跑两趟楼梯,这是第一趟。

江暮云先把这些一个人能搞定的东西带下楼,然后秦时文和秦时武两个人搬一辆小推车下楼。

第一批行李下楼之后,秦时文留在楼下看行李,秦时武再和江暮云上去一趟,把江暮云的露营车也搬下来。

这一次露营车里装的,就是江暮云的第二批行李。

里头包含了帐篷、衣服、铺盖等大件物品。

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不比食水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不会直白地引起别人的贪欲,更适合被先送去救助点。

这些东西被规整在一起,衣服棉被用真空袋压缩装好节省空间,整整齐齐地堆在露营车里。

江暮云为了保险起见,用的是手动抽气泵,效果肯定比不上电动,装衣服的袋子多少有点软趴趴,抽气孔看着也不大严实。

为了防止它们半路散一地,江暮云用膜布把它们从头到脚全部围住,外头再用结实的伞绳五花大绑。

看着江暮云这堆行李的体积比不上秦时文家的小推车,但这堆东西可都是实心的,半点不比秦时文家那一堆东西轻。

来回跑了两趟十五楼,还每回都带着一堆行李,体力再好的人这会都脚软。

江暮云他们也不是个例,现在每栋楼的楼下,都是一堆堆的行李和喘着粗气的人。

楼道里搬行李的架势,不亚于电梯刚停那会儿大家抢购物资。

江暮云捋了一把脑门,捋下来好几颗小冰珠:“走吧,我看好多人都去了。再歇下去恐怕要感冒。”

他们刚刚搬行李出了点汗,在这种低温状况下是很危险的,这会外头冷风一吹汗就全成了冰,再不动起来身体就受不了了。

秦时武推着小推车,秦时文给江暮云拉着行李箱,江暮云自己则是一手露营车一手小白,一行三人先带着这些东西去救助点确认入住信息。

救助点的入住流程其实还挺简单的,只需要居民刷一下身份证,就能看到自己的安置点信息,然后按着平面图找到属于自己的安置点就可以了。

流程简单,排队的速度也很快。

几人刚排到救助点入口处,就明显感觉到一阵暖意扑面而来。

江暮云百忙之中腾出一只手把围巾扒了下来,深深呼吸了一口暖融融的新鲜空气。

再一看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在做这个动作。

车库入口是个大下坡,秦时武用背部抵着小推车,拉下围巾长长舒出一口气:“我的天,我感觉我有八百年没这么自由呼吸过了。之前喘气厉害点儿都冻得鼻子疼。”

所以说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往年南市十来度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已经入冬了。

现在救助点门口可能还不到十度,大家却觉得恍若春暖花开一般。

有了这个对比,许多原本对救助点里的简陋环境颇有微词的人,现在心里也开始动摇了——虽然地方简陋了点,可是真的太暖和了,根本不是自己在家里烧炉子取暖能比的。

江暮云掏出身份证在机器上一刷,机器嘀地一声,旁边的显示屏上就出现了“姓名:江暮云。安置点:南安救助点七区01号。”的字样。

江暮云和秦时文当时是挨着登记的,所以他们的位置分别是七区01号和七区02号。

一号位正好在最角落,两面靠的不是水泥墙面,而是一层铝合金材质的墙面,墙面后面应该是暖气管道之类的。剩下的两面被半透明的塑料板隔开。

江暮云只能肯定自己住的是七区01号,但01到底是在墙角还是在哪儿她就不知道了。

现在一看这片位置,有墙有门,简直堪称天选之地,是江暮云前世做梦都想住的。

江暮云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这回运气真挺不错。

江暮云是一个人入住,她的安置点只有三平米,是个规整的方形。

江暮云目测了一下,大概就是1.5*2的规格,和一张双人床差不多。

隔壁两兄妹的面积大一点,按文件上的说法应该有四平米,应该是1.5*2.6x的规格。

和江暮云想象中两面靠墙、一面靠秦时文、一面靠路不同,江暮云两边都有安置点。

1.5m长的那边靠着的是七区02号,也就是秦家两兄妹的安置点。

2m长的那边靠着七区09号。

七区09号应该也是单人住户,安置点大小同样是1.5*2的规格,1.5m长的那一边就和江暮云这里2m的边挨着。

空出来的那0.5m连着行走通道,就是江暮云家“门”的位置了。

没住过有门的安置点的江暮云试了一下,这门是向内开的。

只能说这个救助点内对于居住面积的规划,已经节省到一定程度了。

好在江暮云住过的埋汰地儿多了去了,只是门口位置窄一点而已,往好处想想,这安全性也是数一数二。

隔壁还是一个人住,防一个人总好过防一群人。

况且这么小一个通道口,贼来了都不想摸。

江暮云三人刚把两辆车上的东西卸下来,赵家昊和李安轩就找过来了。

“你们那还剩多少东西?我们一起去搬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