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第35章 35

第35章 3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宋哲宗, 宋殿。

听到神迹开始预知当朝国运天命,众臣子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对于新帝,众臣实在是摸不透他的性子, 正好通过神迹来忖度新帝心意。

如今大宋, 新旧党派分明,旧党上任打击新党, 已经到你死我活,非黑即白的地步。

到底哪个党派可占得上风, 全凭皇权支持新政还是旧法。

因此皇家的态度尤为重要, 站队也很重要,站对了就平步青云!

除了臣子, 太后以及众位亲王也都在场。

毕竟神迹降临,乃为祥瑞。

端王赵佶也在,本来听闻神迹降临,他以为是什么仙人下凡,如今一看竟然是那日把自己吓昏过去的妖怪。

大家都不怕么?

端王赵佶往后站, 他可不可以走,他不想听什么神迹,还不如美酒美人在侧更让他欢心。

端王赵佶想着想着开始出神……

【旧党如何又上台了,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北宋太皇太后, 高滔滔,也是旧党派最硬的后台。

宋神宗驾崩后, 因宋哲宗赵煦年幼,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八年之久。

她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的太皇太后。】

*

宋神宗, 宋殿。

听到自家母后垂帘听政, 宋神宗倒不惊讶, 但是让他惊讶的是自家母后竟然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可比自己这个“神”皇帝要强的多。

宋神宗摸着下巴。

对自家母后的人品,宋神宗不容置疑,他母后为人及其的自律,绝对不会生出什么扶持外戚的事来,当年自家父皇要提携他母后娘家人,她母后都不同意。

但是女中尧舜……宋神宗不认为他母后能有多厉害的政治手腕。

顶多是把自己的新法都废了,维持原状。

【在宋神宗在位时,北宋太皇太后高滔滔一直反对新法,如此也让宋神宗精神压力很大,在新旧之政中左右摇摆,中间还因为压力罢黜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

这点,宋神宗的确没遗传高太后的坚定。

要反对就反对到底,要坚持就坚持到底,不下不下,谁都不好过。】

听神迹点名批评自己,宋神宗叹气,“朕是帝王,朕也是人呀,你说对不对,苏轼?”

“话虽如此,可官家您是帝王,不是一般人。”苏轼道。

“你个苏轼,你怎么不安慰朕了,又开始,你又开始了。”宋神宗皱起眉头,某人可爱不过三分钟。

“官家,下官是对事不对人。”苏轼道,作为君主,左右摇摆的确不行。

“那你觉的朕不坚定,对不对?”宋神宗的情绪又上来了。

苏轼刚想说,苏辙拦住,“兄长,官家方才之事,你可忘了。”

言下之意,不准再刺激皇帝,以免宋神宗再做傻事。

苏轼到嘴边的话活生生的咽了下去,他叹了一口气,“对对对,您说什么都对……”

眼看苏轼又摆烂,宋神宗又看向王安石和司马光,“你俩不是新旧党派代表么,你俩说说。”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这架势哪个臣子敢说,你敢说,朕就敢死给你看!哼!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坚定自己想法,推旧政,于是再次重用司马光。

在宋神宗时,高太后特别赏识司马光,不论从能力到私下的品德,如今更是器重,并给与司马光很大的权利,由他发挥。

被新政打压多年的司马光终于重得重用,他连上书几篇,对王安石变化全面否定,批判新政一无是处,舍是取非,民不聊生!!

史称元佑更化。】

“果真。”王安石道。

“果真什么,新政本就劳民伤财,为何要留。”司马光跟着道。

王安石不理会司马光,方才说了,他不再和司马光一般见识,徒惹自己生气。

见王安石不与自己争辩,司马光心里愈发的窝火 。

他走到王安石面前,然后王安石又转身,总之王安石一直用后背对着司马光。

这举动,看似幼稚,但的的确确又很气人。

苏轼在一旁偷着笑,他觉得耿直的王安石大人,很不错。

【但是祖宗留下的规矩,皇帝驾崩后,之前的政策三年不能变。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怎可能再让新政执行三年。

既然子不能改父政,那就由太皇太后代替,由母改子政,如此名正言顺!

太皇太后高滔滔自然支持司马光,于是以母之权,废了宋神宗的新政。】

宋神宗叹了一口气。

这充分证明了一句话,你妈还是你妈呀,要想叛逆,首先得活过你妈。

*

宋殿

“哪名正言顺了?!”赵匡美拍大腿,明明就是强行的名正言顺呀,“我就看不惯这样嘴脸的人,不要脸就不要脸,非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侄子,你说他是不是奸臣!”赵匡美道。

赵德芳觉的司马光奸臣算不上,毕竟没做什么叛国和蛊惑君主之事。

算是个老顽固吧。

说白了,朝堂之事,党派之争,真没法说谁对谁错。

【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司马光大刀阔斧立马推翻新政。

就如同之前王安石实行新政一般,没缓和余地,他罢黜新政也是一刀切。

司马光下令五日之内全部恢复。

之前说过了,只有墙头草的蔡京出色的完成任务。

而苏轼这样的人又觉得一刀切不好,毕竟实行了十多年的新政,有些政策还是不错,变革之路没想的那么顺利。】

“朕瞧你也是个不坚定的。”宋神宗看向苏轼。

“对对对,官家您说的对。”苏轼道。

“苏轼,你给朕好好说话!”宋神宗受不了苏轼这敷衍的对对对。

【李隆基】:那新政还是旧政好?

【虽然王安石的新政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但并不代表旧政就是好的。

就像一个坏人抓了小偷,但不能代表原来的坏人是好人。

新政实行十年有余,如此变革,和当年的王安石又有和不同?】

【路人甲】:主播讲到司马光了吗?

【路人甲】:感觉这个时期的司马光已经开始偏执了,完完全全针对王安石。

【路人甲】:像是阿云之案和敕律之争,便体现了司马光的迂腐。

粉丝路人甲来了!好巧,乐瑶也打算说说阿云之案。

她发现自己和自己的粉丝特别合拍呀,哈哈哈。

【阿云之案啊,这个案子很能体现新旧党派之争

那咱们就把这个案子展开唠唠,从这个案子,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新旧党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案子本身很简单。

登州的少女阿云在守孝期间被他的叔父嫁给了一个老光棍,阿云宁死不从,于是谋划杀了那老光棍,但是谋杀并没有成功,只是伤了老光棍一个小指头。

阿云自首,知县以谋杀亲夫判死刑。

然后案子到了登州知府那,登州知府认为守孝不能成亲,婚姻无效,所以谋杀亲夫不成立,算是杀人未遂,不判死刑。

于是案子又到了大理寺,大理寺认为虽不是谋杀亲夫,但蓄意谋杀,按照大宋法律该死。

偏偏这时候宋神宗又下了诰,若在审理案子前自首,从轻发落。】

这个案子宋神宗知道,当初还闹的很大。

司马光和王安石吵的不可开交,不过这案子已经定了,还有什么疑问?

提到这案子,司马光心中郁结,单凭着这个案子就能看出王安石蛊惑官家,破坏祖宗规矩。

“官家,臣求重审此案,不能让罪人逍遥法外。”司马光跪下,他对此案仍心里不平,蓄意杀人,怎能不死!

若日后人人“蓄意”,国将大乱。

事关人命,王安石终于应声,“前因后果,登州女子且有自首,为何要死,以法之名,草菅人命。”

“行了行了,别争了,你们没吵够,朕听够了。”宋神宗烦死了。

上次也是这么吵,把宋神宗吵的烦死了,最后气恼的宋神宗下令,登州女子阿云免于死罪,后大赦天下,阿云还免了牢狱之灾。

【问题来了,是按照大宋法律还是按照皇帝诰命来。

王安石认为按照皇帝诰命来,司马光认为按照大宋法律来。

实际上这是旧法和皇权谁说了算的问题。

最后王安石赢,这次案件为日后的变法奠定了基础,证明了皇权是大于大宋法律,老祖宗的法律可以变。

次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

再次听到案件的结果,司马光心口发闷,若当时自己据理力争,以身家性命请命,是不是就断了官家变法的念头。

【没想到的是十七年后,司马光再次为相,除了否认王安石变法外,他还把该案子重新审判。

登州阿云蓄意杀人,有罪。

此案是司马光对新政的纠错,阿云之案奠定了变法,如今推翻也意味着变法彻底的失败。】

“司马大人这心胸,似乎比我家门口的河沟要窄一些。”苏轼感叹。

王安石叹气。

宋神宗冷笑,“司马大人,你到底是对谁不满,王大人还是朕?”

“此案本就有错,老臣更错,何错之有。”司马光仍旧觉的自己没错,大宋法律如此,任谁都不能改。

即便他遭受冷眼和不解,但是他也没错。

此时的司马光大有英雄末路,无人理解之痛,他为了谁,不都为了大宋江山吗?!

【在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派下,宋神宗时期的新法被完全废除。

新政党派的官员全部被驱逐高堂,贬官南下。

宋朝又恢复到之前冗官冗政的状态,不出意外,宋朝的国库继续亏空。】

【此时西夏边境战乱不断,朝堂的开支日益增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宰相司马光提出一项良策,可解决西夏之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