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早安!三国打工人 > 第117章 第三十四章

第117章 第三十四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想在郯城这片水泽山丘交织的环境里寻找一块适合两军交战的战场, 这事儿很不容易。

理论上说,举凡攻城,进攻一方可以慢慢清理城外, 整理出一片足够的空间,除却扎营之外, 更重要的是摆开阵型,将城围死, 再有条不紊地修出攻城器械,逐步攻城。

但除非双方兵力差距太大,否则守城方是不肯如此困守孤城的,既有城池为倚, 必定要出城一战,用野战来决定谁留在城下。

四千丹杨兵在沭水旁严阵以待时, 青州兵组成的五千前军也终于在这条长路尽头停住了脚步, 摆开阵型。

曹洪伤势尚未痊愈, 代他掌管这支军队的是司马楼异,他骑在马上,居于前军阵中, 遥遥地望了一眼,便命令将弓箭手调到第一排, 弯弓搭箭, 箭雨齐射!

丹杨兵手持藤牌, 身配长短兵, 缓缓向前,箭雨齐射而来时, 这些士兵立即以藤牌护于身前, 弓身小跑, 脚步只有愈来愈密集,未见半分停歇。

在脚步声的掩盖之下,两侧忽又有骑兵冲出,虽未临近,只是遥遥地一轮齐射,阵前的弓手便如风行草偃一般,纷纷倒下!

这是一支久经战阵的军队,并不输于青州兵,楼异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依旧慢慢向前,阵型尚未摆开的中军。他虽看不分明其中之人,但玄色大纛飘扬于风中,他看了几眼,便觉心中镇定许多。

“刀手在前!”

“刀手在前!”

“弓手退后!”

“弓手退后!”

“藤牌兵!”

“藤牌兵!”

“戟兵两侧!”

“戟兵两侧!”

鼓角齐鸣之中,命令与旗语一道道传下去,青州兵也随之变阵,待到两军终于临近之时,楼异也拔出了长剑。

“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楼异喝道,“大破郯城,正在今日!”

不知是哪一方先掷出了一根长.矛,两军终于绞杀在一起!

青州兵多半无甲,徐州兵也是如此,但两军却极易分辨出来——曹操新近父丧,这一次是打着为报父仇的名号而来徐州,因此曹军阵中一片素服麻衣,哪怕将校亦会在铠甲外再罩上一层麻衣,因此这片战场之上,南方一片缟素,北方则是一片深深浅浅的缇(橙)色,厮杀在一起后,光凭衣衫颜色也能判断出,谁在推进,谁在后退。

凭着一股子锐气,丹杨兵如同一把尖刀,扎进了青州兵的阵中,须臾之间,便撕开了一个缺口!

先是藤牌兵,而后是弓手,刀兵,长.枪兵,当阵型被撕开一个口子之后,青州兵的溃散便如同春日晴空下的残雪一般,消弭得那样迅速,而又那样不可挽回。

“丹杨山险,民多果劲,陶恭祖以此兵征战徐州,击破黄巾,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牙旗之下,刘备也忍不住赞叹了一句,“若能假以时日,细心操练,徐州岂能为人鱼肉?”

“青州兵本为黄巾残部,能一鼓作气夺城拔寨,却不能令行禁止,”田豫看了一会儿,如此说道,“中军此时若不出援,卫霍再世,亦无能为也!”

刘备突然一震,“传令于曹将军,率兵后撤,重整阵型,不许他追击!”

仿佛听到他的话音一般,那一片混战的林地后方处,慢慢升起了玄色的“曹”字旗!

苦于地形,曹操这支中军阵型的确还不能完全展开,只有一什一伍的兵士,互相掩护,并肩向前。

这些兵是兖州人,是曹操自鲍信处接手的一支精兵,治军严整,操练精熟,几乎全部都是二十五岁至四十岁的老兵。二伐徐州途中,曹操许青州兵肆意屠杀劫掠,却不许青州兵私藏缴获来的兵甲,而是装备在了这支兵马上。

此时战鼓声愈急,正是向前之时,青州兵溃散,转身想要逃到中军之中,兖州兵便立即承担起重整阵型的责任,见到后退溃散的,便发一声吼,刀剑齐下,再稳稳向前一步!

于禁厉声道,“不听金鼓,应进不进,皆斩之!”

那些青州兵在发现后退也只有一条死路时,只有硬着头皮,慢慢将阵型稳住,再回过头去,与丹杨兵搏杀。

而丹杨兵也慢慢发现,他们的敌人不仅杀不退,而且只有越杀越强!那些敌军溃散逃开后,让出来的地方被新的敌人占据了,而这些敌军军容严整,身着铁甲,锐不可当!

虽说身材并不显眼,即使骑在马上也不必担心冷箭,但曹操还是十分谨慎地坐在旗下,仔细倾听着传令兵跑来跑去所传递的每一条信息。

当他听到中军已经站稳阵型,向前慢慢推进时,忍不住露出了一张怪脸。

青州兵不堪其用,他并不感到意外,但即使是鲁缟,也有它的作用,何况是他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呢?令青州兵为前军,挡下丹杨兵的冲击,即使溃散,他也有十足的把握,令中军慢慢展开,收拾局势。

因而如果刘备是不世出的名将,他应当以摧枯拉朽之势,击穿前军之后,立刻将目标放在尚未来得及走出水泽的中军身上;

若仅凭这几千兵马做不到这一点,也应当立刻召回丹杨兵,调整阵型,倚城而战,不失为良策;

但现下中军已至,丹杨兵溃相已现,刘备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曹操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而后下达了一个极其简洁的命令。

“向前。”他下达过命令之后,又十分平淡地笑了笑。

“击碎那些丹杨兵的胆气,还有他们的骨头。”

第一个被击碎胆气的不是哪个丹杨兵——当然也可以说那些溃败的,四散的,彼此践踏的丹杨兵是没有名字的,小兵总是没有名字的——而是曹豹。

当他看到那些丹杨兵丢下兵器和旗帜,四散奔逃的模样时,他第一个感到了肝胆俱裂,他甚至没有做出什么努力,譬如向刘备求援,要求那两千兵卒立刻投入战场,他只是觉得,这就是这场战争的结局了。

他一夹马腹,奋力地逃向了郯城,甚至连自己的牙旗都不在乎了。而他的亲兵见到将军作此态,自然也跟着争先恐后,丢弃旗帜,一路跟着逃去!

丹杨兵败矣!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这样的想法。

田豫第一个反应过来,正想请主公也带兵撤入城中时,刘备却迅速地骑上了马,顺手又自亲兵手中取过了长槊!

策马而出时,两旁早有关羽张飞,骑在马上等着他。

“后军向前,不进则死!”

陈登惊恐地睁大了眼睛。

在亲见丹杨兵溃败的一瞬,他心中已沉了下去,更不会对刘备抱有什么离奇的期望。

刘备只有两千兵,难道他有什么精妙的战术,能将溃败的丹杨兵稳住,重新稳住阵型,居于不败之处吗?!

他就万万想不到,刘备的这个战术,这个计谋,超出了他最离谱的想象!

——这个战术就叫做,“我们三兄弟”!

雾气氤氲的沼泽地里,一支数百人的军队在默不作声地穿行。

打头的人看起来有点怪异,那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穿了一身黑袍,头上戴着羽毛冠。

他的袍子上布满了雷电和符文咒语的图样,身后数百面旗帜也如此染黑,上面无名无姓,只有一把击穿雷云的利剑。

少年就这样平静地,缓慢地,骑着马,在沼泽之中穿梭,他走得很小心,马儿并未被淤泥绊住脚步,他身后的士兵跟着马蹄印,于是也缓慢但还算顺遂地前行。偶尔会有士兵被蚂蟥之类的小东西转移了注意力,嚷出半声之后,本伍的同袍就会要他赶紧闭嘴了。

但即便他们如此小心,也瞒不过曹操麾下的斥候。

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中行军,原本就要提防伏兵,因此周围三十里内,都有曹军的哨探,一旦见到可疑之人,立刻便会回报。

这样一支军队悄然行走在沼泽里,斥候怎能不惊心?虽然为了避免被察觉,他并未上前,但还是远远地将那数百旗帜记在心中,跑回去报了信,再由后军一路飞马而至中军之中。

黑袍黑旗,不书自己姓氏,却故弄玄虚,印了雷云剑印在上面。

曹操听到斥候的报信,并未吃惊,他早就有所准备,只是听后仍然有些遗憾。

“果然是袁术麾下,”他说,“我当初见他是个市井中的豪杰,有心招揽他,他未出仕于我也就罢了,竟然奉袁术那等狂愚之辈为主。”

“不识明主的愚人,天下何止千万。”戏志才一笔带过了主君这一点感慨,“而今当如何?”

长牌与强.弩都是极其昂贵的军械,他这两队长牌兵和强.弩兵自然也是视若珍奇的宝物,但他更加清楚,沼泽中出现这样一支伏兵意味着什么。

因此曹操这个命令下达得很快,几乎没有迟疑。

“郎君,”李二在身边小声说道,“关将军不是说,‘伏兵当鼓噪’?郎君为何不试试?”

陆悬鱼看了他一眼。

李二走了这十余里的路程,满头大汗不说,身上的衣衫也被树枝划破了好几处,最惨的是他一步没走稳,摔在泥里一跤,于是整个人显得特别可怜。

也因此特别的想要结束这场战争……但她不是,她一点都不急。

“我在沼泽中行军,此处亦大不利于我。”她说,“若我当真远道而来,有心埋伏,怎么会鼓噪行军?”

水泽的尽头是自东海而向北的那条驿路,临水而建,年久失修,因此格外坑洼不平。曹军就在路的尽头,旌旗林立,一眼望过去,好似一条一字长蛇阵,就那么停在路上。

他们在沼泽中的一小片高地上,离道路还十分遥远,又有树木枝叶从中遮挡,只能互相看个恍惚,却不分明。

她骑在马上,出神地望着曹军的后军,默不作声,就那样静静地看。

李二也跟着看了半天,还是什么都看不出,于是只能悄悄左脚换右脚,搓了搓自己脚上的泥。

一字长蛇般的辎重车后,慢慢响起了一片绞紧弩弦的声音。

他们要做的也只有等待,等待那个少年剑客如惊鸿一般冲出,再被老练的猎人射下。

她当然也可以带着这三百人一起冲下去,赌曹军惊慌失措,作鸟兽散。

但她总觉得,虽然她是个历史盲,但曹操不该是个庸将。

所以,她笨没关系,但她是不能拿对手当傻子的。

“郎君是要攻其不备,一鼓作气,冲下去吗?”

“不。”

“为何?”

“我军打了三百面旗帜,至少该有数千人之众,”她说,“有什么比我自己冲下去,更露怯的呢?”

李二没听懂。

但陆悬鱼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

“我很有耐心,”她平静地说,“我还能再等一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