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21岁退休回家种田了 > 第97章 第 97 章

第97章 第 97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林斐这边单方面宣布他跟爹妈都商量好了, 一家三口回到育苗大棚。

罗雯挑了一大筐菜苗,要跟林斐结算价钱。

她挑选的都是超大苗,带回家种下去, 差不多一个月就能开花结果,价钱自然不菲。

林斐蹲下去扒拉着简单数了一遍:“一共是35株苗, 每棵苗15元,一共是525元, 抹个零收您520元整。”

罗雯跟张东升直接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多少?”

林斐面不慌心不跳, 又重复了一遍,这次他后面又跟上一句:“我摆摊卖的都是这个价钱, 您到处去问,我绝对不会瞎喊价儿的放心。”

张东升:“……”

罗雯也是片刻的失语。

她倒是听说周五那天, 林斐是开车到淮市摆摊卖菜苗了, 整个杨关只要是在自家露台种菜的都知道他家,都赞他家的菜苗好种, 结果快,关键是植株健壮结出来的果子又多又好吃。

周五那天罗雯也开车去了, 可惜刚开始没摸对地方, 等后来终于找着地方, 却扑了个空, 隔壁的摊贩说人家早就卖完收摊走人了。

罗雯又是一番苦苦打听,没想到那卖家父母都在丈夫的学校教书, 这才慌忙赶去,到了才发现竟然还是老面孔。

就这样,她是借着丈夫的光, 硬拉着冯静茹来买菜苗的。

挑菜苗时, 罗雯还听说丈夫曾经教过林斐, 还想着怎么着他也会给点师生情,打个折,没想到这孩子倒是给了优惠,但就5元……

罗雯正想再讲讲价呢,就听林斐开口了。

林斐:“真不是我拿乔,这些种苗原本都是有数的,我跟几个种植基地的老板有长期合作,现在我真不怎么出去摆摊自己卖苗子了。”

言外之意,也就我爸妈带来的才赏脸卖给,要是一般人他根本就买不着!

这下,罗雯是什么讲价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她有些憋屈的付了钱。

林斐兜里又到账520块,这下看曾经的老师就顺眼许多,还招呼他们到隔壁的大棚:“里面种的有一些番茄,当中有些临近成熟了,你们随便摘点带回来,果子晒晒太阳就能自然成熟。”

冯静茹女士一听番茄又快熟了,她是率先跑到最前面。

都说番茄吃了能美白,冯静茹去年吃了一个夏天,白不白的没看出来,但去年真是一点儿都没黑。

罗雯夫妻俩跟在后面,张东升看着林斐跟他搭话:“你这孩子,我记得当初你上学时写的意向职业,是也想跟你爸妈一样当化学老师呢。”

林斐叹口气:“人生无常,谁能想到原本妥妥能上的化学系,后来被调剂到了农学院呢。”

这事儿张东升也听说过,他好奇问:“那阵子还听你爸说,你是准备跨专业考研。怎么后来没考?”

林斐咧嘴笑起来,指着路过一大片绿意融融的菜地:“当个地主不也挺好的嘛。”

张东升顿了下,接着又问:“农场经营起来应该还好吧?现在科技其实还挺发达的,听说现在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也很大。”

林斐对于这些来自长辈的关心已经很熟悉了,他打小就是在这些问话中长大的。

小时候林斐还会觉得不耐烦,等长大了才发现,这完全就是因为两代人之间实在没什么话题。

要是换过来变成林斐问他:您现在工资多少,职称晋到哪儿了,下一步是要往上再动动这些问题,估摸着张东升老师也挺够呛。

秉承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林斐想想,还是不能太过分。

他答道:“还好吧,主要大学里学的这个,自己也挺感兴趣的,从事喜欢的行业也不觉得有什么苦累。”

这话冠冕堂皇,程静茹女士听得直撇嘴。

况且她之前就总因儿子大学毕业去种地这事儿挨人嘲笑,张校长平日里对她和气,她有意讲儿子的牛逼之处通过张校长吹出去。

况且张校长这可是亲自来看过的,农场处处都好好儿着呢!

冯静茹慢了两步,冲张东升:“你可别听他瞎说,这小子在这儿逍遥着呢,平日里根本就不忙。你们知道他现在为什么跑去市里摆摊吧?按理说他现在都有了稳定的销售处,没道理还自己去摆摊才是。”

罗雯也慢了下来,她很捧场的问:“那为什么还去摆摊?”

其实罗雯想问的是,为什么林斐今年不在杨关摆摊了?据说去年这孩子在市里好几个菜市场都卖过,当时不少菜友花友都买到了,反响特别好。

她去年没赶上,今年又等了两三个月,要不是有这一层关系,她根本就买不着呢。

冯静茹得意道:“因为他闲呗!你们是不晓得,他这苗儿卖得有多好,光我一两个月才来一次这频率,都听过好几次人家给他打电话,求他今年多卖苗子。”

罗雯:“……”

张东升:“……”

冯静茹又继续说:“说起来也可气,别人开农场都是成日忙上忙下,忙得浑身都是泥点子,但这孩子不一样,他开农场是别人忙!”

“别人忙?”罗雯不能理解。

张东升也不能理解。这会儿往里面走了些,他隐约还能看到远处山上又星星点点的小白点,猜着应该是农场里还放养了羊。

瞧过去,山上一片青翠欲滴,看样子应该也有种植牧草。大多人不了解,张东升因去过疆省那边的牧场,所以简单知道些,牧草的种植和打理也不是个轻省活儿。

林斐这农场瞧着面积还挺大,又搞种植,又搞养殖的,进来这么久也没见到有什么雇工,怎么就说林斐开农场是别人忙?

听到这么个问题,冯静茹更得意了,她指着林斐道:“这小子开个农场,交了一大堆朋友,他那些朋友啊,每周六都要过来给他帮忙干活儿。”

哦!原来是这么一说。张东升夫妻俩恍然大悟。

但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罗雯问:“这得有几百个朋友吧?”

冯静茹女士这会儿倾诉欲空前强烈,她嘴巴几乎就没停过:“就50人!现在农场里的活儿不多,林斐还给他们分了两个组呢,一二组交替着来,每人每月能来两次。就这,他们还天天哭着喊着求林斐能让他们多来呢。”

罗雯、张东升:“……”这话说得不可信。

还别不信,当罗雯随手摘个小番茄,顺手一抹上面不存在的灰尘,往嘴里一塞,然后那么一嚼——

嚯!酸酸甜甜的味道瞬间就在嘴里迸溅开了。

可能是因为没有完全成熟,小番茄吃起来是酸中带着浓浓的甜,还艮啾啾,口感清冽。刚顶着大太阳走过来,棚子里也热乎乎的,吃上这么一个小番茄浑身都通畅了!

“真好吃。”罗雯忍不住又摘一个。

林斐笑着冲张老师:“大棚里还种了两株西瓜,下个月就能吃到早瓜了,等回头棚里的西瓜成熟我让我爸给您送去一个尝尝鲜。”

作为儿子,林斐肯定是知道老妈刚才那么显摆是干嘛。

能满足老妈的炫耀心,林斐这个当儿子的定也不会错过。

张东升是林斐高中老师,可能是因为教师子女的身份,当时上课时他对林斐还挺照顾。

他们前来买菜苗林斐不肯打折是一回事,但他送老师农场的瓜果产出又是另外一回事。

张东升本来是没当回事儿的,但紧跟着被老婆塞一个小番茄,他也改口了:“行啊!”

语气里,充满了对林斐家西瓜的期待。

林斐能种出这么好吃的小番茄,种出来的西瓜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大棚里的瓜果菜成熟的还不多,也就小番茄能摘些,带回去还得晒太阳让它自然成熟。

不过林斐的小菜园里已经有不少成熟的应季菜了,为了满足老妈的炫耀心,林斐也是下本,接着又带张东升他们去菜园里摘了一筐子菜送他们。

丈夫在旁边摘菜,罗雯就坐在地头折了个西芹,抱着咔嚓咔嚓的啃。

“真不错啊,这菜种得可真好吃。”罗雯敢肯定,这儿的菜绝对比超市有机菜更美味。

冯静茹用不着摘菜,她又不懂哪个菜长成了没,坐在罗雯旁边,也折了个西芹啃着吃。

“主要是学这个专业的,种出来的能不好吃么。”冯静茹还挺得意。

接着,她又说起经常来儿子农场那50人,说他们来了之后腰也不疼了,腿脚更利索了,关键是一大堆小毛病都好了。

这些都是程宇翔他们为了能多来林斐农场两次,跑到林斐妈这儿求情时说过的话。

冯静茹刚开始听了还不相信,怎么来农场干干活儿,颈椎病好了,高血压好了,就连头皮屑也能痊愈?

后来听了他们给她讲的科普,才了解儿子现在可牛逼着呢,还自学了营养学。

他们来农场干活治好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慢性病,都是因为儿子带着他们干活锻炼了身体,还给他们设计更营养的三餐。

有吃有运动,既从外部补充身体所缺营养,又通过内部肌肉的运动激发身体活力。可不哪儿哪儿都变好了么?

“还能治脚气?”罗雯听了不敢相信。

冯静茹便从学到的二手营养知识给她做科普,顺便还挺得意的告诉她:“林斐这农场里都是纯有机种植,种出来的菜营养物质密度可比市场上一般的菜更高!”

罗雯一听,也心动了,瞧着林斐两人拎着菜篮子走来,她忙问:“你这农场还缺人手不?等高考结束了,我们也来给你帮忙啊?”

林斐看向老妈:“到时等我妈他俩来时,顺带喊上你们一起吧。”

罗雯刚开始听了还挺高兴,结果回家半路上,她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

张东升:“能有什么不对?那不就是答应了的意思?”

“不是不是!”罗雯下意识用手敲着扶手箱,口中就林斐那话反复琢磨好几遍,最后一拍扶手箱:“林斐那孩子心眼挺多啊!”

张东升:“怎么说?”

罗雯一道一道的跟他分析:“你看啊,之前冯静茹说过他们不经常来儿子的农场,对不对?”

张东升没当回事儿:“这不是他们平常工作忙嘛。”

罗雯:“林斐又说了,咱们要想来,就得让他爸妈通知咱们跟着一块儿来。咱们这不知道农场的路了吗,周六跟着那些经常来给林斐干活的一起不成么?”

张东升回答不出来了。

罗雯:“这孩子聪明,心眼儿还多。林斐肯定是听说昨天办公室里那些腌臜事儿了,我估摸着他是想让你给他老妈撑腰呢。”

“嘶——”张东升整个后背都靠在车椅子上,正好路过镇上的红绿灯,他趁着这工夫看妻子:“怎么越想越觉得你说这些有道理?”

罗雯往他肩膀上那么一拍:“你就配合吧,回去把咱们在农场里的见闻跟你那些同事们讲讲。”

接着,夫妻俩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林斐那农场来。

看时只是觉得农场里一切都挺干净,可现在仔细想来,每一种菜都种得那么整齐,肯定也是花费了不少人工成本。

况且农场里又是育苗,又是种菜种粮食的,远处还搞了养殖,这农场搞着水花扑腾得还挺大!

更别说农场里还都是纯有机运营,有机菜、有机粮食和散养的土鸡山羊,以及水牛奶……这些样样价值都不便宜哦。

学校里的老师们听说冯静茹儿子搞的农场,才搞这是第二年吧,里头品种都这么丰富,一个个都猜测肯定是花了他老子娘不少本钱。

结果张东升在学校里轻飘飘那么一句:“一棵菜苗就卖15块呢,这还是看在他老子娘的面子上才匀出来的,旁人压根儿就买不着。”

就这么一句话,瞬间就让所有八卦的老师震惊了。

一棵菜苗竟然能卖15块钱?比菜价都贵了!

他们大致一算,林斐随随便便每年卖个五万棵菜苗,收入就六十多万了,刨刨成本,就算利润50%,也能赚三十万。

比他们当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挣钱。

况且,农场经营类目丰富,不光菜苗赚钱,现在一只土鸡也要一两百呢……

忽然间,曾经还在背地里笑话冯静茹的儿子大学毕业去农村老家种地的那些人,一个个都说不出来话了。

至于冯静茹女士呢,她现在可是扬眉吐气。

人精神好了,再加上林斐经常给他们送来新鲜营养的美味,夫妻俩工作起来劲头加倍,把一群高三的化学老师们卷得生不如死。

甚至还有人怀疑林斐给他们送的肯定不是一般的鸡蛋、牛奶。

这个话题还发散到了土鸡蛋的营养价值上,张东升路过,顺口就解决了他们的疑惑:“林斐农场里头的产物营养物质密度更高,他之前可是送去过专门机构检测过的。”

好嘛,真相大白,冯静茹他们吃的还真就不一般。

能量补充都不一样,身体精力能比得上么?

于是,这下不光是高三年级化学组办公室里的老师们跑来找冯静茹林致远,说他们想高考毕业了去林斐那农场里玩,买些土特产,甚至连高一高二的老师们也是闻风而动。

冯静茹瞬间感觉到了甜蜜的负担,每天拒绝的话都快翻出千百种花样儿了。

偏偏第二天就到了儿子在学校门口的市场摆摊卖牛奶的日子,冯静茹本来是不想去的,但实在受不住儿子一连十好几个的电话。

甚至于到了不去跟儿子一块摆摊,儿子还要挟接下来不给她送菜的地步。

实在没辙,冯静茹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等到了之后冯静茹一下就被成群成群的人给震惊到了——怎么这么多人?

光听可没用,学校里的老师们都好奇林斐的农场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在听说林斐在学校门口摆摊后,老师们一个个抱团去买牛奶。

结果啊,他们愣是没挤过!

林斐是自带成群成群的老顾客,他们购物经验丰富,不光挤在他们前面抢了黄油和奶酪,关键是买完了还得意洋洋在后面指挥他们应该怎么排林斐摊子的队。

说是绕成圈了不容易堵塞交通……一高的老师们哪儿见过这样买地摊上的东西?

“简直就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天,你们抢到奶酪了吗?”

“我的妈呀,头一次看到摆摊自带粉丝的,差点把我堵得上课迟到。”

“……”

章百和听着办公室里的又在讨论冯静茹那一家子的破事儿,心口起起伏伏的,她又想出去,又觉得自己出去显得她太没面子。

坐在椅子上,章百和是什么工作都静不下心去干。

这时,办公室里那几个买到林斐家牛奶的小年轻,嚷嚷说要用微波炉热牛奶,尝尝闻着这么香的牛奶喝着究竟是什么味道。

章百和也好奇,心里暗自揣测别不是加了香精吧。

没一会儿,章百和还没等到热牛奶的小年轻回来,就先闻到了走廊里传来更加浓郁香醇的牛奶的味道。

这么一对比,她上班路上买的品牌盒装牛奶简直就是寡淡如水!

章百和忍着心里的酸,一直没说话,装模作样的写教案。

办公室里,其他的年轻老师们简直快后悔死了,他们今天怎么上班这么晚,导致都没能抢到水牛奶。

唯一那个抢到水牛奶的,这会儿一边喝,一边啧嘴巴,还一边摇头叹气:“太香了,太香了!我今后喝什么牛奶都喝不进去可咋整啊。”

就这次卖牛奶之后,冯静茹更是出门见到任何一个老师,都要被问上一句,他们能不能去她儿子的农场。

更别说办公室里了,那群小年轻们天天在她耳朵边叨叨。

这天夜里回家,冯静茹踢了小皮鞋,把包往沙发上一甩,她人也跟着歪倒在沙发上。

冯静茹认认真真说了这么一句古早网络语言:“装逼遭雷劈啊!”

林致远看了只想笑,儿子能躲在农场里清净,他装逼也就算了,这个当老娘的跟着凑什么热闹?

该!

冯静茹对自己近日幼稚行径做深刻检讨,并跟丈夫认认真真的说:“今后再也不瞎逼逼了,最重要的是今后再也不去给林斐那小崽子帮着摆摊了!”

林致远也气道:“那小子现在真是越来越黑了,连爹妈都不放过。”

-

这阵子不忙,农场里的修路计划也如期进行着。

书记这次直接给林斐整一个规模特别大的施工队,加起来足足有七八十个工人呢。

也就是林斐刚卖出一批菜苗,手里的钱勉强能覆盖整个工程款。

其实按着林斐的意思是,找个小施工队慢慢扑腾,没想到上来就是这么大的阵仗。

施工队规模大也挺好,赶在入伏前,三下五除二就把林斐农场里的柏油路给铺完了。

铺了路,林斐在农场里来回交通就更方便了。

只是林斐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现在天气热了,地里的瓜果菜一批接着一批成熟,他吃不赢,要是有事耽搁了不能及时卖出去,不全坏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林斐突然想到一件事儿:他或许应该先把冷库盖了,然后再攒钱修路才对。

“你可真是个大聪明!”程帅听后无语。

张儒赫犹豫道:“我之前也是想提醒你这点,不过看你对修路这件事好像特别执着,也就没提了。”随后便问林斐需不需要他在金钱方面给予支援。

林斐摆摆手说不用,随后郁闷的趴在桌子上:“谁能想到今年一下忽然就这么热?”

说起来也离谱,这才刚入伏,忽然气温就直接飙到三十九度了?

往年夏天顶多也就三伏最热那阵子,会有短暂的几天是39°,今年这天气就热得离谱。

天上太阳大,林斐也不大乐意往外面跑着去摆摊卖菜。

在农场里已经很热了,出去到市里,那简直就跟真进蒸笼似的,现在出去摆摊简直就是活生生受罪!

偏偏不论是姜铁龙,或者是张儒赫,他们两家对于蔬果的消耗量都不是很大。至于之前一直合作的程蔷,她也不打算继续出去当女强人了,富康小区虽说是个很好的销售点,可到底潘阿姨个人力量也很有限。

纠结来纠结去,林斐也没想出个特别合适的主意。

而且,这么热的夏季,还要面临一件事。

天实在太热了,每天农场工作时间也就5:30-9:00,以及下午太阳西斜的19:00-20:30这短暂的五个小时。

偏偏还正是忙着摘菜追肥,整枝打岔的时候,再加上北区鸡鸭鹅和牛羊的住处更是要勤打扫,每天都要扫。

农场现在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