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古代奋斗生活 > 第96章 第九十六章

第96章 第九十六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得知自己逃不脱去做道姑的命后, 姜彤就理智地着手准备各种东西,争取到时不至于两眼茫然,缺这缺那。

且她还让卢景程帮着打听了太元观。

细说起来这太元观建观至今有百来年历史, 当初也有香火鼎盛的时候。

众所周知大周朝圣祖起于微末,乃贫苦出身, 从小在乱世里挣扎求生, 青年时期机缘巧合加入了一支队伍, 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而这些同太元观有何种关系呢?

却是据传闻圣祖无父无母, 流浪长大, 幼时常靠一道观接济勉强讨些吃的填肚子,安然长大。后打得这天下,平息战火后, 定都上京。

年老时,无意在京中发现了一所道观, 就是这太元观, 太元观和当初圣祖幼时寄活的道观竟巧合地是同一个名字。

因着这个缘分, 圣祖对此观心生好感,提笔给太元观赐下三个御字, 命人做成匾额, 挂在道观门口。

太元观只是个小观,位置也很偏僻,但因为圣上亲临赐字, 那年香火就多了起来。

圣祖在世时, 太元观香火鼎盛, 每日香客络绎不绝,因着这个,道观后面甚至还扩建了许多。

然不知道为什么,太元观修整扩建之后,圣祖再没去过太元观一次。

再后来,圣祖薨逝,新帝继位,渐渐地,太元观这所地处偏僻的小道观开始归于平静,没落。

到如今,有心打听的人还能知道太元观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日子,老一些的人记得些许,但更多的人却不知其名。

后又因佛教兴盛,许多佛寺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道观愈加地凋零。现京城里香火最旺的乃是崇明寺,崇明寺寺内供奉十二佛,寺院极大,僧侣众多。

谁人不知道孝康端太后的长命灯常年在崇明寺供奉着,每日自有高僧念经祈福。

说甚让姜彤太后祈福,不过是一个借口,好将人打发掉罢了。

姜彤坐在马车上,仔细捋了一遍自己知道的太元观信息,心情倒没什么波动,左右已经到了这个地方,走一步看一步便是。

这一趟路途一走就是两个时辰,不得不说太元观位置实在有些偏僻,这也莫怪城里人不爱来此,想来这也是一个原因。

同崇明寺相比,崇明寺有名气,寺院又建得雄伟气派,同样坐马车,从内城过来只需大约一个时辰,路程上就近上很多。更别说崇明寺的规模远不是太元观一个道侣不足百人的道观能比的。

马车行至太元观门口时已经是晌午,五月份天气虽然不热,但走这一路不少人身也出了薄薄一层汗。

几天前皇宫就有太监过来,奉口谕说过陛让一位女子过来清修替先太后祈福,让观里心里有个数。

马车一停丫鬟先行下来,卢景程亲自扶着姜彤下马车,八月被抱着跟在后面,六个侍卫领头往里去,早有十几个道姑在门口指引将人引了进去。

姜彤抬首看见上悬一块匾额,黑色底,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太元观三个烫金大字。

这道观着实无甚人气,当正午,姜彤一路走进,目之所以,无一香客,非常冷清萧条。

没多久,观主就来了,姜彤观之,对方应有五十岁上的年纪,脸色略微苍白,身姿削瘦,穿着一身青灰色道袍。

面色很是冷淡。

那六名侍卫具是一脸严肃样子,将一份文书交予观主,又吩咐不得随意外出这些话,最后看了一眼姜彤和卢景程,才一挥手,一行人就此离开。

卢景程没准备跟着一起走的意思,看着观主让人带姜彤去了给她准备的地方。

从圆拱门进来的一个小院子,一排四间大屋子,左右两边带着一处小耳房,看起来非常旧,门和窗户处有大片剥落的青漆。

好在虽然旧,却是打扫干净了的,没发现蜘蛛网什么的,几个丫鬟连忙去将门窗打开通风,到底是没住过人的,有潮气,略有些闷。

领着他们过来的两位道姑年岁不大,大约是没见过他们这样的人,眼睛不时悄悄往姜彤这边瞟。

说是圣人派来出家的,然不止生的美貌,随行还带了这么多箱笼。

再看卢景程一脸生人勿近的脸色,想着或许是位贵人,大约是招惹不得的。

四间屋子,自然左边最大的两间让姜彤住,喜儿带着慧儿一起整理姜彤的箱笼。

屋子里什么都没有,靠着墙灰扑扑一张土炕,再有一方桌两把椅,喜儿看得一脸难受,这也太简谱了。

阿贵和元宝两人去外头借了两个木桶,打了水来,让喜儿和慧儿把主子房间再打扫下。

这屋子让人收拾的时候肯定不会那么用心,只大体没灰尘。

八月没让人抱,自个乖乖在院子里玩耍。

姜彤看着卢景程也不知道还说着什么,他总归是要走的,又能留多久。

然开口只说了一句:“相公陪我在此处走走吧。”说完,上前拉住卢景程的手,一起从圆拱门走了出去。

据说太元观扩建过一回,以前更要小,但现在面积大了,人却少。

刚才姜彤略略看了下,跟随观主一起接待他们的总共就三十来人。

可能还有些杂役没在,但应该不多,估摸着怎么都不会超过五十人。

两人都走的慢,他们不熟悉此地,都是往偏僻的小路上走。

半晌两人都没说话,姜彤其实想说其实不干你是你没必要太自责。

卢景程就说先开口了,让她别怕,他会带她回去,让她再相信他一次。

姜彤心说她不怕,也不想在道观里耗一辈子。但,她若以后能出去了,他大概早已经另娶。

所以他俩终究还是缺了一点缘分,怕是不能再一起。

不过这话说不说其实无所谓,以后离得远了卢景程又抽不开身,总会慢慢淡下来。他正是需要奋斗的时候,纵使他对她可能几分情谊,等过了个一两载,怕也渐渐没什么了。

须知距离不止可以产生美,还可以产生生疏,产生隔阂。

“相公你回去吧,我挺好,会适应的。”姜彤想,这大概是她最后一次叫卢景程相公。

她进了这门,他出了这门,两人就注定要渐行渐远。

*

姜彤回到住的地方,阿贵和元宝又从外面搬进来几口大箱子。

姜彤看了两眼,阿贵赶紧回答说主子这是少爷带来的,咱们来的时候少爷后头还跟着一辆马车呢。

五口大箱子比姜彤自己带的更大,姜彤点点头,能让自己好过一点她也不会拒绝。

喜儿指挥着让两人把东西都抬进房里,打开一口箱子,里面放的是床套床被。

两人把炕床拾掇好,垫上褥子,再铺从上干净整洁的素色床单,拿出软被,那炕才有了个模样。

这窗户上原本都是些纸,还好卢景程准备的箱子里有青纱,他们赶忙拿出来忙糊。

这偏僻的地方,不定有多少蛇虫鼠蚁,再加上天快热了,毒虫毒蚊都往屋子里跑,窗户肯定是要封好的。

一边糊窗户喜儿又想着待会得去问问那些道姑有没有雄黄粉驱虫药之类的东西,该去讨要些回来,撒在院子角落里才好。

先不说姜彤,一路来,几个丫鬟内心是很有些不安的,好歹等到了地方,一颗心才落地。

现在又忙着收拾屋子,忙起来,反而不再惶恐不安。

她们不在乎这太元观的大小,人少一些更好,先头就是担心皇上下那样一道圣旨,保不齐这里的人也会跟着落井下石。

好在少爷一路护送,又在观里陪了大半日,那些人这会儿倒没表露出什么,好奇有,却也没有上来问什么。

他们这处院子自然不能生火做饭,傍晚有个小道姑来给她们送吃的,只有一份食物。

来人告诉姜彤,仆从可去后面伙房和观里杂役一同用食,而姜彤等过两日观主给她主持了赐号仪式,以后就是同几位师叔一起在小堂用食。

然后又讲了观里一日食两顿,清早做完早课后用早膳,下午再有一顿,中午则不食。

零零碎碎讲了这几句,然后又提醒姜彤明日卯时让她去前殿,掌门自会告诉她这些事,说完就离开了。

姜彤揉了揉眉心,叫阿贵两个先去后面吃饭,看看情况,打听下消息。

正好两人也饿了就过去了。

姜彤是没想到这道观实行是一日两餐制,她们习惯了三顿,想来以后还是要像个法子解决。

喜儿看着那盘子里也就一碗白粥两个饼子,寒碜得不像样,忧愁道:“小姐,这里也太穷了些,吃的比府里下人还差太多。”

姜彤笑了笑,心想就是穷困又偏僻,皇帝才把她发配到这儿来啊,也真难为对方是怎么想到的。

嘴里只说让她们莫要多言,以后再看,然后又让几个也去用晚食。

她自己抱着八月,一口一口地喂小儿喝粥。

心里想着,有条件谁都不想委屈自己,况她还带着个小崽子,真没法每日清汤寡水的熬。

自己不方便出去,但是阿贵元宝却很方便,她手里不差钱,等明日去观主那里打听下情况。如果可以,食饭这块儿可以让她们自己解决最好。

在小院子后面辟出个小厨房,以后每日米面粮食让阿贵两个从外面买就是。

一边想着一边喂八月吃了小半碗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